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良性、健康有序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既可以达到志愿活动主体实现个人价值,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长效机制的构建,改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需要志愿服务教育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以便指导、引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无论是从人类自身发展、教育自身使命、高校教育过程、志愿者自身还是志愿服务活动来看,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存在应然之理.但通观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实然之状,却不容乐观.因而,需要从教育内容、专业化、社会化、师资、品牌等多个方面谋划、创新志愿服务教育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雷锋精神的实质,新时代可以诠释为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它推动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存在志愿服务制度、机制体系不完善,组织定位不清楚,大众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项目化程度低等深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能对新时期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为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效益与价值,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称誉.中国和西方的志愿服务的起源有着类似之处,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从多种不同的新视角比较中西方志愿服务,可以深刻认识我国和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服务学习对中国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愈发多样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已经影响高校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从管理理念、项目引领、制度规范、评价机制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增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处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志愿失灵”问题的探讨是对近几年中国志愿服务快速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积极反思.大学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志愿失灵”问题在大学中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文章立足于大学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梳理了其“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并重点从政府和大学两个责任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政府和大学对大学志愿组织多头管理中存在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探讨了各自在校正大学“志愿失灵”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资金缺乏,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化、独立性不强,志愿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志愿服务活动法制缺失,志愿服务组织交流不足等问题。提出保障志愿服务的资金,加强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化、独立性,促进志愿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制体系,加强志愿组织之间的联系、交流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机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教育培训机制并不完善,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以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培训现状为基础,阐释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原因,从加强保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机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以期使志愿服务向着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程、稳固大学生志愿服务根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在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及挑战,梳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各种长效机制,目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伴随着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蓬勃发展,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讨论的重要话题.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探索及其激励对策分析,既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取向,同时也更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美国青少年开展志愿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服务学习的实践现状及其管理模式,探讨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与效能,以期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学生接触以及了解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着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国家各项重要活动、赛事以及展会中都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与社会技能的增强双丰收,初步呈现出志愿服务活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相协调的格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蓬勃发展,如何构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模式,即成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发展的新课题。着眼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远发展,应结合大学生志愿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阐释了志愿服务具有的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丰富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责任,发展道德智慧,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理解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量力性原则,注意利他性动机与利己性动机的结合,因势利导,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阳 《华章》2011,(36)
对南京市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60%以上的大学生入校以来参与过志愿活动,参与的活动类型主要是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和支教活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儿童、环境和资源以及城市社区居民等.参与志愿活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因其倡导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价值取向,天然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与长效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此,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起到的现实意义,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章旨在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以对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提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者的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活动成效三个方面的特征表现,提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立项应遵循互补性、双赢性、开放性、协同创新性的原则.根据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知识供应链管理模式形成以学习与竞争为驱动机制、以交流与共享为运行机制、以主流价值观为引导机制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总体模型,知识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获取、共享、运用与创新贯穿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立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志愿服务成效评估中,以此实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化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