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阑干”是唐宋词中常用意象,词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构筑出种种优美动人的意境。阑干与不同词语组合可呈现出不同的词境,如香艳之境与忧思之境。除了能够创造出多种词境外,“阑干”意象在词中还具有多种功能。如道具功能、依倚功能、屏障掩映功能。唐宋词人频频选择“阑干”意象表达情思的原因有三作为必不可少的装饰性场景;“词为艳科”的特质;作为人们心态变化的见证与记录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3.
伤感情调的词与感伤情调的词因作者的性格特点而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倾向,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伤感之词重在“伤”,是现实情感的直接感性的流露,率直真切、往而不复的情感宣泄形式使这类词作具有“痴语”动人之美;感伤之词重在“感”,是现实情事经过作者理性的思索后的巧妙安排,因而这类词在圆融而节制的情感表述中透露出深悟人生的含蓄明净之美。  相似文献   

4.
宋词中"阑干"意象层出不穷、俯拾皆是。由于其审美意蕴与词体一致,"阑干"这一中国古代庭院、楼阁等建筑物的附属部分,逐渐成为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审美意象,并能够承载相思闺怨、忆旧伤别、思乡念远、怀古抒愤等主题。  相似文献   

5.
冯延已《谒金门·风乍起》词中的“斗鸭阑干”是指“饰有斗鸭图案的栏杆”。冯延巳写此作之时,生活中应该有“饰有斗鸭图案的栏杆”;从词句特点来看,“斗鸭”是“阑干”的修饰语;从整首词的意境来说,“斗鸭阑干”解释为“饰有斗鸭图案的栏杆”更契合作品内容。“斗鸭阑干”意义的确定将有助于相关词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清新隽永,不假雕琢,感情真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易安体"。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她的词"不独雄于闺阁也",这来源于她的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同象异意,情感表现上的自我化抒情和创作意识上的双性意蕴。  相似文献   

8.
李煜以其个体生命与时代悲剧共同参与了词的创作,使其词在传唱出真挚沉郁情感的同时获得了无限的时空意蕴,形成了"专作情语"的"情境",于词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历来受人推崇,被认为是写愁词的千古绝调. 从此中可略窥其抒愁风格之一斑.真是作之凄然,读之怆然.就两人前后际遇的迥异,两首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男女词人的不同情感表现来探讨二人的言愁,其愁各有千秋,深广、凄绝两由之.但基调和意蕴均一样荡人心魂,具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歌妓词在其词作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歌妓词,虽然多是游戏之作,但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丰富的情感底蕴和超脱的人格境界,与苏轼狂、放、谐、适的文化品格相一致,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宋代著名词作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晏几道的生平和词作充分体现出其个性之痴和情感之痴.  相似文献   

12.
蒋捷词中的飞鸟意象种类丰富,但各有不同意蕴,其中沉淀着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悲,也有表现其隐居后的悠然之情.飞鸟是蒋捷词中意象的重要表现部分,在使用技巧上,遣词巧妙,用语别致,情深意切,新奇不俗.这不仅体现作者钟爱于自然景物,以此寄托情感,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岳阳楼记》的形式美体现在用词准确生动,音韵和谐流畅,情感起伏波澜;意蕴美体现在巴陵胜状图中蕴含的历史意蕴、霪雪霏霏图和春和景明图中的哲学意蕴;人格美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美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淡美。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被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褒扬有加、充分张显文化内涵而步入神坛的"四灵之主",即龙、凤、麟、龟,在英国人眼中却历来不怎么视为神圣之物,极少反映英国文化意蕴.从中英双方对龙、凤、麟、龟四种动物所表现出的带有根本性不同的情感反应入手,分析中英方在该民俗文化上存在的差异,透视出文化本身特有的民族性和价值评判标准的相对性,理性地预测对方的交际意向,从而全面把握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王颖 《考试周刊》2012,(52):24-25
"阑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随处可见,词人们通过"阑干"这一意象,构造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意境,引起了读者的欣赏、品味与思考。本文探究了宋词中的"阑干"意象。  相似文献   

16.
曹丕、谢朓之诗,意境"清"而情感"怨",都具有"清怨"风格特征.但因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志向抱负、不同的人生际遇及不同的文学主张等因素,二人之诗于"清怨"中又各有其特点,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18.
词语有褒贬之分,而且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单独读,无非读得正确无误、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情感从何而来?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才会有情有味,有声有色.那么如何让蕴含丰富情感的词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斯霞老师更是身体力行,她对"关心"一词的教学,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传统"人文"本真意蕴的理解,存在着主体论和本体论两种不同视野,前者偏重于政治道德,后者偏重于自然哲学.在先秦时代,两种视野是互相依存,互相通融的.在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传统"人文"本真意蕴存在着遮蔽和去蔽的双重现象.揭示传统"人文"的本真意蕴,为理解传统人文思想打开一条澄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所编选的《李清照词二首》文本出发,在结合教材单元导语、文下注释和文后补充的基础上,回首观鉴和课后反思对该词的理解和教学,并试着从相对广阔的学术研究向度,进一步阐释二阕词中李清照所流露与表达的"闲愁"与"悲愁"两种心境的深层意蕴,以期拓展词旨,继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