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地理 气温     
1.在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中,虚线a、b是4℃等温线待确定的走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4℃等温线应向a方向弯曲 B.4℃等温线应向b方向弯曲 C.4℃等温线在此处没有弯曲 D.4℃等温线沿河流分布  相似文献   

2.
等温线弯曲变形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等温线的弯曲,反映弯曲区域等温线的数值与周边地区的差异,或大或小。等温线为何会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影响温度的因素是多样的,除太阳辐射外(如果只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还受众多相关要素的影响。影响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3.
韩萍 《地理教育》1994,(2):12-12
读了《地理教育》1993年第5期《“气温水平分布”一节教学构思》一文深受启发,但文中“世界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中有关等温线的画法。本人觉得有些不妥。其一、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情况几乎相同;其二,亚欧两洲是一个整体。不虚出现1月份亚洲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欧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又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单一,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气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洋流、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那么,这些因素使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以  相似文献   

5.
等温线是温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温线图是用一定区域内若干条等温线表示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其判读方法一般是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弯曲形状等特点,判断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等温线是温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温线图是用一定区域内若干条等温线表示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其判读方法一般是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弯曲形状等特点,判断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等温线是温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温线图是用一定区域内若干条等温线表示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其判读方法一般是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弯曲形状等特点,判断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看这样一道题目:当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气温的水平分布是()A.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B.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C.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D.南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以上这道题目涉及到等值线弯曲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但等值线弯曲问题往往又是学生最害怕的问题,有许多学生到了高三对此问题还是模糊不清,但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等值线问题判读技巧,做起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高低”判读原则。一“、高低”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我们以下图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等值线弯曲问题)所谓“高”,是…  相似文献   

9.
等值线图地理要素等值线图很多 ,最常见的除地形中的等高线图外(在地形图中已做介绍 ) ,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教材中还有等震线、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等 ,2 0 0 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 33题有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无论何种等值线图 ,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重点介绍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Ⅰ .读图技巧1 .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这种图能帮助人们形象地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 ,了解气温递变方向和…  相似文献   

10.
张明 《地理教育》2009,(6):25-25
一、洋流对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影响由于暖流水温比所经过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水温比经过海区的水温低,因此,不同性质的洋流将会使表层海水等温线发生一定的弯曲,呈现出以下规律:①“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②“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③“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为暖流。  相似文献   

11.
等温线弯曲变形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原因有二。第一,难在变化多。分析起来,它有六大要素:南、北半球;一月、七月;陆地、海洋。根据数学排列组合计算,它共有8种变化。第二,难在原因理解上。导致等温线弯曲变形的原因很多。首先,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海洋热容量大,升温、降温慢,因此,在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等压面(剖面为线)和等温线弯曲方面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一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比较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值大小和同纬度不同地区气温高低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大规模流动的海水,叫做洋流。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洋流会对其流经海区的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这些海区的等温线和等盐度线发生弯曲。由于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有所不同,不同海区的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弯曲状况也有所不同。一、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因此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的表层水温,即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降低。而暖流是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所以其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区来说要高些,…  相似文献   

14.
地理要素中等值线图很多,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高线图,还有等震线、等降水量图和年太阳辐射分布图.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图为背景命题较多.其中又以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利用最为普遍.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技巧0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 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等值线的解读方法很多,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得出解读等值线时常用的一些技巧。运用这一结论解读等值线时,其一注意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取决于多种因素,讨论等值线弯曲时,往往以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它因素相同进行讨论。例如北半球七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是以纬度、海拔等相同,就海陆差异而论。其二,选择一个基准线(面),确定“高值区”、“低值区”。例如,讨论等温线的弯曲,选定同一纬线为基准线。北半球七月大陆上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以大陆为气温“高值区”,海洋为气温“低值区”,则大陆上等温线应凸向气温降低的方向(高…  相似文献   

16.
等值线的“高低规律”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其中“,凸高”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部分向等值线数值较高的方向(即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凸出“,凸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部分向等值线数值较低的方向(即等值线数值递减的方向)凸出。一、高低规律”在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中的应用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若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高度值较高的方向凸出,则该弯曲部分所示为山谷(“低”);反之,若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等高线高度值较低的方向凸出,则该弯曲部分所示为山脊(“高”)。2.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中,若等压线的弯曲部分向等压线气压值较低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 :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弯曲问题。关于等温线弯曲状况 ,书中有如下描述 :1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北半球大陆· :向南·(向低· 纬 )弯海洋 :向北 (向高· 纬 )弯南半球大陆· :向南·(向高· 纬 )弯海洋 :向南 (向低· 纬 )弯7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大陆· :向北·(向高· 纬 )弯海洋 :向北 (向低· 纬 )弯南半球大陆· :向北·(向低· 纬 )弯海洋 :向南 (向高· 纬 )弯什么“南弯”、“北弯” ,什么“高纬弯”、“低纬变” ,把学…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气温的水平分布”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其中“等温线的弯曲特点”知识,更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掌握基本原理入手,结合简易板图,并配合适当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如下:一、...  相似文献   

19.
【例题l]如图1,a、b为两条等温线,其中气温较高的一条是 分、冬之之贯义‘丈 洲今 /爷受到冷气流影响。从图中等温线排列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冷气流应为偏北风。b地的北面为一山脉,且b地位于“山口”的东南方向,只有出西北风的时候才会造成气温下降。因此正确答案为D。 沙」题3]鹿特丹市拟建一座大型火电厂,该厂宜布局在城区方向 l解题思路)表面看来,试题似乎没有已知条件,其实“鹿特丹”、“火电厂”就是已知条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建立起通往 图1 【解题思路」由图1中可找出的关键信息是:等温线在穿越山脉时向北弯曲。因为同一纬线山…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清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 ,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我国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图、表以及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图 ,分析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和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