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胡燕  张丽芳 《培训与研究》2007,24(1):107-109
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在成就情境中,当学生面临可能失败的结果时,出于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呈现的关心可能会使用这种策略。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包括外在归因定向、成绩目标、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及不确定的个人控制等,并结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在成就情境中,当学生面临可能失败的结果时,出于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呈现的关心可能会使用这种策略.笔者在介绍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包括外在归因定向、成绩目标、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及不确定的个人控制等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我设限是当个体面临威胁自我价值实现的失败情境时,为了保护自我价值,为未来可能的失败预留理由,而事先寻找一些借口或采取一些行动,陷自己于不利成功情境的一种行为策略。自我设限策略的使用受到外在以及内在两部分原因的影响。为了预防自我设限,我们一方面要舒缓学生的考试焦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型学习,营造友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师范类女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类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范类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业自我设限,更多的采用"推卸责任"和"假意自贬"等学业自我设限策略,自尊、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师范专业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成就归因与学业自我设限的关系,文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生动机中的回避失败倾向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教育科学》2003,19(6):38-40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需要的四项限模型”,为数不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回避失败的学习动机,这具体表现在学业归因、自我效能感和任务选择等方面。本文认为,学生之所以回避失败,是由于受到其自身成败经历、他人成绩信息、教师言语行为及学校奖惩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其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尊。要改变学生回避失败的现状,避免其不良后果,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可采取改变奖惩机制、进行归因训练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就评价情境会影响到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很多个体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尊。自我妨碍就是个体在面临评价情境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任务的表现情境,个体对任务结果重要性的认识等都影响着个体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本文从自我妨碍的含义、产生的情境、引发动机、行为结果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对自我妨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自我设限是个体在完成任务之前面对可能到来的失败而预先设置障碍行为的过程,是个体面对可能到来的失败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自我设陷策略的使用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并受到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预防个体自我设限一方面要营造合作型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情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能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会回避他们认为超过他们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只愿意执行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承担的事情。它还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这种思想会增加心理压力,让人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在情境要求之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  相似文献   

10.
回避失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学习活动中。个体回避失败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败对自我价值的威胁,但回避失败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使失败变得更加确定。错误的能力观、不恰当的目标设置、不合理的归因、非依随性评价反馈、不当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教育环境等是导致回避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学生的回避失败现象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情绪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为了避免情绪失调所带来的厌学、退缩、拒食等问题行为,探索改变情绪失调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心理辅导及家庭介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以及运用认知重建等策略能较好地改变因情绪失调产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价值感的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而自我意识又是把所有的心理万分整合起的核心机能,对自我价值感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意义系统的建构角度为自我价值感进行了心理学的理论定位;第二部分探讨了自我价值感主要的心理功能;第三部分指出培养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教育措施。自我价值感作为人格的精神支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访谈和问卷,对重庆师范大学552位农村定向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从教信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全科生报考动机主要受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影响;他们的从教信念总体水平一般,其对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评价高于自我价值评价,农村从教和终身从教意愿显著低于一般从教意愿;其从教信念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职业价值观与从教意愿之间,从教信念与信念行为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从教信念形成过程主要受学校环境、见习实习、自身性格及父母观念等因素影响。应通过完善全科免费教育政策、调整培养方法和内容来增强农村全科免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  相似文献   

14.
依恋的类型是个体判断自我是否有价值、他人是否能够依赖的依据。自我系统中的自我价值感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在应对压力情境时表现出稳定情绪的核心。安全型依恋使得个体发展过程中学习动机由外在向内在平稳过渡,有着内在动机倾向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比较不容易放弃,也能取得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流浪汉小说”是随着20世纪90代的社会转型而兴盛的。都市寻梦者的心路历程是以自我价值的积极追寻为起点,经由欲海漂泊的窘迫和迷茫,以价值理想的扭曲及其悲剧结局而告终;“剩余劳动力”是在自我被动否定的起点上,经由观念的内在冲突和人生的曲折追求,达到喜剧性的自我价值确证的人生目标;身心无根漂浮的都市下层“玩家”的人生轨迹,则是以否定性的社会角色为起点,经由物质生存的奋挣,终因价值目标的先天性局限而再度跌到否定性的人生起点上。由此反映出作家对都市流浪汉的价值定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自我妨碍是学生在学校和课堂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结果而有意识地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在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行为的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干预措施,以期消除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进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04名回、藏、维吾尔、蒙古、汉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的测量和考察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内部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旧有的价值观评价标准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以辩证的视角来看,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重视一方不等于可以忽略另一方,关注并倡导自我价值的合理性是新形势下价值观评价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本文提出了二维评价标准,即以社会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最底线———以此保证每个人的价值活动都具有正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认可的范围内,以自我价值维度的评价标准作为人的价值活动的源动力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梦”为背景,视教书育人为人生坐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价值理想主题。通过对厦门高校的实证研究,探析制约青年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及其成因,把“中国梦”融入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四个进阶,是高校青年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先锋性表现为极力否定历史权威话语,拆除深度模式乃至消解自我价值,在艺术上采取极端形式,追求语言实验和叙事策略操作,实现了对传统小说主题和文本的“颠覆”。是一次勇敢的历险,也是一次无望的超越。因沉迷于极端个人化的语言乌托邦之中而找不到出路,先锋小说在九十年代迅速走向萎缩和回归,但它为当代小说在观念和艺术表现方面所作出的革命性贡献,是值得永远缅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