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不同地域中的教育现象,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在“民族”这一语义上具有了集结点,对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就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比较,认为,其同质处在于各自理论都具有解释性与发展性,异质性表现在: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民间成分,其所由形成者是理念的,比较而言,由于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实践一直是在民族政策的框架内运行的,我国民族教育理论主要是作为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补充而出现的,是解释性的,其实质在于“政策性”,它是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释放,其所由形成者,是政策主导的,其路径是自上而下的。  相似文献   

2.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种族隔离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巴基案后许多学者主张以“种族中立选择”入学政策实现种族教育平衡,这一政策的建立导致美国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计划的产生,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4.
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信仰和多元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新加坡一切都具有“多元性”。为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新加坡制定了和谐的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语教育研究对于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说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以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为例,详尽地分析了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现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15,(20):F0004-F0004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始建于1966年,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自2009年以来,学校着力打造“成就梦想”德育品牌,以“成就梦想”为顶层目标,以“培养具有自信个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的‘四自’品质中学生”为培养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构建了“四自”教育体系,在学校文化、学校课程、课外实践和多元评价等方面,统筹规划,创造环境和条件保障学生在德育上有体验、在课程中有选择、在课堂里有探究、在课堂外有拓展,使学生自信而快乐成长、自主而个性发展,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形成“四自”品质,为成就梦想奠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有相通之处,但也有重大的差异:在政策背景与路径上相似的差异现实与不同的应对机制,政策内容与范畴上特殊优惠的同与异,政策理念上追求集体平等理念的不同理路以及政策取向上促进民族发展与追求文化承认的分野。二者保护弱者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原则值得坚持,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有可取之处,但我国必须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建英 《文教资料》2010,(10):128-130
教育人类学将人类学知识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它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学两个流派。面对美国教育界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文化战争”,教育人类学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并指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文化论争与通识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其社会的文化演进密切相关。一元文化主义控制下的通识教育以传承西方文明、塑造统一美利坚民族为己任,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使通识教育转向对其他文化的关注,将弱势群体的经验和知识引入到教育内容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两种文化发生了尖锐冲突,通识教育也出现了“回归传统”与坚持多元的激烈讨论。围绕着国家和民族归属与认同这一文化核心,美国社会对通识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引导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负责为多元文化学生创造高效的文化回应式教育体验,那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就应该培养教师与多元文化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凸显,以及美国中小学生种族、族群、文化和语言结构的多元化日益增强,美国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擅长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针对现实中孤立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其低效问题,美国提倡设置基于全球观培养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多元文化知识基础、态度,形成持续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配额制的兴衰看美国实现教育平等的法治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实现教育平等的历程中,配额扮演着关键的和富有争议的角色。早期的配额制度是种族歧视的工具;民权运动时代,配额成为矫正种族歧视、实现教育平等的有效措施;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反向歧视诉讼,使种族优惠措施经历了严格的司法审查,配额最终被一些更为灵活、审慎的政策所替代。伴随着配额制度的兴衰,美国的种族关系经历了歧视、反歧视和反向歧视的曲折过程。在上世纪美国调整种族关系的关键时期,配额制度引发的司法审查和社会争议,最终促成了种族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2.
《平权法案》以种族和肤色作为高校学生录取的依据,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美国德克萨斯州(以下简称德州)在1997年通过了“前百分之十计划”,该计划保证德州高中毕业班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州内任何一所公立大学,而不必考虑他们的标准化测验分数或任何其他标准。该计划维护了黑人等少数种族学生平等接受优质...  相似文献   

13.
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其历史与现状上都存在着异同点。当今两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也都呈现出一个共同趋势,即越来越具有整合的倾向。其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都试图在保护少数族裔的文化特殊性与促进少数族裔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之间获得平衡。“认同”与“尊重”同时成为两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关键词。在课程层面,两国都从以往关注族裔差异转而关注种族、性别、阶层和其他社会关系的交叉问题,以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进而融解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中小学校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学生数量的上升和少数族裔中教师数量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很多问题;而美国的一系列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和措施至今也未能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教师自身学会用多元文化视角进行教学并把它当成必修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英语中有大量与总统相关的词语,反映美国总统选举就职、治国理政、言谈举止和私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美国“总统”词语主要来源于在任总统的政治外交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政策,历史事件及总统丑闻等渠道。美国“总统”词语的构成主要是以总统名字为特征成词或运用英语构词法成词。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总统”词语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以总统姓名为特征的词语大量进入英语;“总统”词语主要通过词义的扩展和变化构成。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这几年,高等教育费用高速增长,超出了中下阶级的经济能力,使得他们“社会上升机会”显著减少,加上经济结构性的变化,更加剧了蓝领及中产阶级的下滑,有心之士对美国两极化的形成忧心忡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严辞批评布什政策分化美国,提出其纾解中产阶级压力的高等教育主张,民主党欲藉教育进阶一圆美国梦的价值观,是否能受选民青睐虽仍是未知之数;但其重视教育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总统候选人。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小男孩,只因心中怀有梦想。通过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关国总统。这个小男孩就是林肯。林肯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人心中的梦想,正如“独立宣言”表述的那样:“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奋斗,那么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的  相似文献   

18.
王敏 《考试周刊》2012,(74):24-25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涉及种族、移民、人种等诸多因素,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认识和定位关系到美国多元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1965年美国“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立法,其内容涉及“贫困”和“种族歧视”两大社会问题,因而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党派之争、种族之争以及其他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和冲突表现得十分明显。该法案的出台及实施过程展示了“权力的制衡”、“积极的自由”这样一些美国社会教育决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将“北京教育”改称为“首都教育”意味着什么?它们都是同一地区的教育。称谓的更改只是“异名而同义”呢?还是另有深意在?在新词汇蜂起的时代,笔者愿以学习的态度,试图品味一下“首都教育”这个新概念。笔者认为,将“北京教育”明确标示为“首都教育”,恐怕不能认为本来北京即首都,称之也无妨吧,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实际上,只有当“北京教育”向着“首都教育”的基本特质迈进时,才有必要进行更名。一般而言,“首都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些重要的特征:1.该教育应当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典型体现。北京,是一个地区性的概念;首都,虽然也是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