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适应时代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军 《广西高教研究》2001,(5):29-31,62
新的形势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不仅要有精深广博的专业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的教师质量、办学质量和文明水平。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专业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师对高校学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从事高校政治辅导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专业教师如何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执行者,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不仅要有精深广博的专业文化科学知识,更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文明水平。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成为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程丽英 《文教资料》2020,(7):173-174
高校离退休党支部,是党联系离退休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关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要不断探索如何提高新时代高校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5.
梁南丁 《陕西教育》2009,(5):5-5,22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以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而现实恰恰是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中存在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完成历史赋予的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以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反思近几年来政府和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所做的诸多工作,认为今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不仅要重视教学硬件和教学形式建设,更要重视具体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和教学能力提高;不仅要重视教师和教,更要重视学生和学:不仅要重视质量保障的制度建设,更要重视质量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突显了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既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探索创新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体制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斌 《考试周刊》2013,(60):13-14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质量建设的主要条件之一。文章认为要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体育教师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德如何与时俱进、师德如何量化及教师道德培训问题.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制度规范是前提,教育引导是基础,教师的自觉性是关键.应区别对待师德理想、师德原则与师德规则等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让不同层次的师德规范发挥不同的作用.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改善师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以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自我统整理论能够对师德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分析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原理及实践路径具有良好的价值潜能。基于自我统整的理论,高校教师师德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对自我层面、职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道德矛盾和分裂统整的结果。而要促进教师师德的养成,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强化统筹”,即“强化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统筹,促进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融合;强化教师‘重要他人’关系的统筹,以‘共同体’确保教师地位的平等性;强化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允许教师接纳表达真实自我;强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筹,鼓励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信念”,由此,教师才能够形成清晰稳定的道德自我。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我国已经出台了针对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但还没有专门针对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标准。论文在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基础上,借鉴《专业标准》构建理念,提出了高等院校从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特殊教育专业伦理及师德、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素养,并对其内容构成和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对学生成长,而且对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律人与正己、自律与他律、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等关系。如此,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加强大学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对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主导作用。大学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大学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它有别于一般的社会道德,也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各类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学师德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应正确对待,在深刻理解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培育一大批“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急需研制和落实《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基于师德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政策梳理、国际教师职业规范比较和我国社会群体对师德期望与现实调查的研究结果,研制成以“四有”好老师为培养目标的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研究主题的师德修养课程指导标准,构建了包含A、B、C三个层级的师德培训课程。在指导标准发布实施之后,通过对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的调查显示,指导标准的指标体系与课程体系是合理有效的,目前急需解决管理、时间和师资队伍等问题,以全面提升指导标准落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活动,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其职业道德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不同于普通道德,它应是崇高师魂、精湛师能和优良师风的完美结合。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而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培育教师师德魅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国家进一步明确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新时期新要求,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度环境、行政管理、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等层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结合有关要求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提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规则警引、价值领引、典型带引、文化倡引四项具体措施,为高校全面推进、系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和日常管理发现,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素养存在心理准备不足、敬业精神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应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把职业情怀、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作为提升其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需要实施县级统筹管理、县级集中培训、构建乡镇学习共同体、抓好校本培训、提高自我研修能力等对策,推动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莲花 《成才之路》2020,(2):102-103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幼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已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制约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瓶颈进行分析,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