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语自主学习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新教育大纲的要求,各地高校已经将英语自主学习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落实,使得英语自主学习成立了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但由于各地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同。尤其是对于地处我国西部地区、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学习人群规模较小的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愿相对较低,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方式仍然停留在老师讲授--学生识记的被动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本文以内蒙古地区5所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上述判断并探究其中主客观原因,为全面贯彻英语自主学习探寻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校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探讨,期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本文以媒体网络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为主题展开论述,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师角色、加强高校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建设、注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注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评价、加强构建英语学习网络互动平台等方面对进一步推动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而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于此,重点分析"慕课"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推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当前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并采取何种对策来加快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是大学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素养之一。自主学习不仅是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更是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和习惯的基石。在分析高校自主学习保障体系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为例,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提出构建自主学习动力、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执行、自主学习监控、自主学习评价的"五自"保障系统,为高校建立自主学习保障机制、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顺应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大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设计与实现基于微信的高校自主学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学习渠道,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分析了高校运用微信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微信的高校自主学习平台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当前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并采取何种对策来加快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在不受外界任何压力下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学习。大学生善于自主学习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影响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等心理因素是主要方面。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需要其自身学习意识的增强,又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学校、社会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高校大学生要真正成才,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强调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点,本文从强化自主学习教育引导、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创建自主学习环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设计和构建多媒体多模态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效率,本研究以多媒体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探究了多媒体多模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并利用一学年对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多媒体多模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出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190名新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明显不足。论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谈激发大学生内在动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调动大学生内在动机,培养和增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论述了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和自主学习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内在动机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伴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但目前许多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缺乏较为完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未能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针对此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文章在分析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及其建构原则的基础上,考究了其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的模式,指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合理建构已成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必要保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行为及学习情感发生变化,学生学习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大提高;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甘凌  蒋业梅 《考试研究》2012,(5):47-53,41
本文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后的CET4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较强的正向反拨作用,但对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行为的反拨作用则相对较弱;对于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反拨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上。最后笔者提出促进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积极反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ULA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独立学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独立学院大学生各年级的学习适应呈对钩状("√")的趋势,左边的低端顶点代表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中间的低端点代表大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右边的高端顶点代表大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从剖析有效性教学的本质与其基本教学理念出发,以《大学体验英语(第3版)》第一单元的教学实例来阐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课外的反思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是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宗旨的有效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了高职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表明:(1)新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不高;(2)女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高于男生;女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动机以及对教师目的了解方面比男生好,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比男生强。(3)高分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高于低分组。高分者使用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等元认知策略的能力优于低分者。据此,提出了培养高职新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种现象在民族边远地区尤为突出。文章分析了民族边远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认为在民族边远地区高校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论文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对该策略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