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民工群体出现了三代之间的代际转换。三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动因、对城市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就业领域及稳定、文化程度及学习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也反映出农民工在对农村教育需求上的代际差异。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在整体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农民工对农村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教育学校教育处境不佳、农村教育的职业技能教育效果不佳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缺失。因此,应该构建城乡联动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和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题以浙江省湖州市农民工聚集区为调研区域,展开就业问题相关调研。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与第一代农民工存在的就业异同点,认为就业动机与影响就业因素是两代农民工群体在就业问题上的最大差异,此外,在就业行业、就业渠道上也存在若干差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越来越凸显.两代农民工在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作用、教育培训需求、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加大教育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作用,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模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发生着代际变化,作为青壮年劳动力的两代农民工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与意识形态影响下,家庭组织结构与功能已逐渐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一代农民工的家庭长大,深受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形成其独有的家庭观念和价值体系,希望能脱离农村到城市寻求发展,落地生根,农村家庭对其成员的向心力亦逐渐减弱,形成了一种相对松散的家庭模式。近年来出现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都反映了农村家庭组织状态的变化。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生存状态及意识发展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现代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使代际伦理的建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反映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代际伦理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向度把握,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是现实性问题,代际公平是理想性问题,二者在理论上实践中都有优先选择性问题.本文从代内公平优先于代际公平的角度论述了代际伦理的建构以及公平伦理诉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对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差异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层面上,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更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相关因素对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Ⅱ向方向还是显著性,新生代农民工和全体农民工之间均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但第一代农民工参加培训意愿仅受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等个别因素的显著影响。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居民近四代的职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针对在武汉市居住超过十年且下一代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武汉市家庭内部四代人之间的职业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对子代职业选择的影响逐代减弱,不同代际之间的职业变化率均高于职业继承率;总的代际职业变化中,职业结构自身的变迁作用不断减弱,而社会开放程度的影响则逐步增强;职业的社会地位向上流动性逐代减弱,而向下流动性逐代增强;四代人整体的职业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对解决金融危机局势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2):186-187
代际交换是家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代际交换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逐步拓展的。本文运用类型学的分析框架,从代际交换的概念界定、交换模式的变迁、交换结构的变革、交换功能的转向和交换行动等维度对国内代际交换研究的贡献进行梳理,从社会学的视角回顾国内融会不同理论观点的代际交换研究在近30年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总体上是缺失的:闲暇时间不够,闲暇活动庸俗、方式单调,主观体验无奈等等。这种"闲暇缺失"也给农民工的身心、个人发展、社会交往以及城市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这些也应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创设以具体问题为中心的真实情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项目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学习,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项目学习,应采取营造情境、突出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合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较强。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专业设置、"双师"素质教师、仿真仪器设备等优势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在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社会养老保险、住房等领域寻求政策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农民工培训事关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关涉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民工培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它们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的视角看,拥有同一身体的农民与农民工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农村与城市这两种不同日常生活世界中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与道德准则。政治、生活、社会、道德是一个人身份的构型纬度,一旦离开对农民身份有着系统性约定的乡村场域,传统型农民不再拥有农民身份;大众传媒惯用的农民工话语也是一个消解农民的过程。农民工身份是都市社会底层的一种新型社交类型,在此社交类型中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有着原生型、再生型、次生型三种构型。激活作为"农民"的"农民工"内心深处认同的、与社会公德相契合的生存伦理的引领力,比抽象的"人的城镇化"对社会公德的建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还是农民工,不同的认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不同社会治理方式对未来都市与乡村的道德构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民工内部已出现代际分化和更替,当代青年农民工在思想认同、价值观上矛盾性更突出,心理不平衡感较大。本文描述了青年农民工在价值目标、价值信念、价值认知上的矛盾和困惑,分析了他们价值观矛盾形成的内外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实现青年农民工价值观正向转型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不公平境遇的社会伦理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的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19.
农民人情是农民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社会里 ,农民人情对农民伦理行为 ,经济行为均起支配作用。在现代社会里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人情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转型期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传统因子 ,因此农民的人情在市场条件下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人情与市场经济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两者相互碰撞易产生农民的人情危机。当然农民的人情危机并不能否定农民人情对市场经济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幸福感增强,但幸福指数不高;行为消费更倾向于城市化,但支出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创业热情高,但失败率也高。因此,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研究,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