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当前急需深入思考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多维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产学”结合的“实践型”学科与课程体系;建立多途径、多形式,畅通无阻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为了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要。产学结合是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创建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技术应用的人才,就业竞争力正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则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理念提高高职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就业导向要求院校始终以跟上社会需求为核心,培养高职人才,让高职人才不仅可以及时的就业,还可以具备社会的适应性。本文主要将就业理念为导向,探究基于就业导向理念下的提高高职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打造品牌院校,积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滨维 《成人教育》2009,29(6):41-42
“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以“双证书”制度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双证书”制度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双证书”制度为依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围绕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一些困境,最后针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有序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彦 《职业技术》2007,(4):142-143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中国加入WTO后,已经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素质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的经贸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经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经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倡“一张文凭多张证书”,是实现其培养目标、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系统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务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效的创业心理辅导、健全的创业教育规章制度是保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的抢手人才,而不是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是“学术型”人才。为此,我们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民营企业成为浙江高职学生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小企业解决大就业”成为浙江特有的一种现象。浙江民营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取向表明,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教学体系,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素质型、技能型、复合型与国际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而生源质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高度。结合高校自身办学实际,全面、深入分析影响生源质量的成因及制约因素,研究、制订吸引优质生源的措施及对策,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民族兴盛的重要条件.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已成为迫切的任务.师范教育具有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应在教学活动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师范生成为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才可担负培养面向21世纪各类人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改革以来,各高校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体现在人才素质得到了提高,全过程育人的范畴大幅延伸,全方位育人的外延得到了充分拓展。在育人实践中以“七彩”育人为特色,与“三全育人”融合,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七彩三全”育人模式,对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该模式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系统构建、全方位施行、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方联动等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爱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应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作者认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植根于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土壤之中,既要重视素质教育,又要体现创造教育,两者各有其功用。大学教学改革实践中要着力体现现代教育的这两种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地质行业院校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探索和实践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地质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岗位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新的使命任务,结合军队岗位任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实验教学在岗位任职教育中的地位及部队对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并对任职教育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近十年来发展如火如荼,德育教育担负着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才的重任。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德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开展德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德育工作,这是长期以来德育。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即把人才学引进大学德育课堂,收到了很好的德育功效。即内容规范化、原则具体化、形式艺术化、方法多样化、教育典型化、作用长效化、修养终身化。通过人才学与德育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我们找到了德育与人才学结合的最佳模式,即引进德育,为人才学植入革命的灵魂;引进人才学为德育充实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为使体育教学适应这一培养目标,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职体育对学生就业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高职教育的兴起势在必然。试从高职体育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就业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在高职院校中结合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改进体育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