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襄阳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一定辐射作用和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除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条件和优势外,建立起符合襄阳实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襄阳跨越式发展中的必然选择,意义和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站在"四个襄阳"建设的高度,阐述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找出襄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要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四个襄阳”的话语分析表明:“四个襄阳”话语与襄阳城市发展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将影响襄阳城市发展的内容和导向;另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的内容特点反映了当前襄阳发展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自身的矛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寰阳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四个襄阳”话语唤起各界群众对襄阳的关心,话语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群众,这表明襄阳民主化进程加快,新一届襄阳政府受到欢迎。“四个襄阳”建设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这必将使得“四个襄阳”建设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有利于高起点地推进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吸引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襄阳城市国际化定位既要着眼于发展性和前瞻性,又要立足于现实性和可行性.最后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运行平台、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与对外传播等方面阐述提升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是"四个襄阳"建设的龙头工程。在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襄阳城市规划应着重突出规划的"人气"、"大气"和"傲气",并以开放的胸襟,切实把握"放弃"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城市竞争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建立SWOT模型对襄阳城市品牌进行全面分析,确立襄阳城市品牌定位,阐述了襄阳城市品牌定位中应处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襄阳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之处、思想文化碰撞之地,襄阳从城市形成之初就嵌进了龙文化元素,展现在建筑上,形成襄阳的龙文化建筑形象符号;表现在地域、风俗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精神;更迭在各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中,形成了襄阳的龙文化气质禀赋。龙是帝王的形象、尊贵的象征,龙文化的精髓是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襄阳的城市发展借助历史的龙文化文脉形成襄阳跨越千古的帝王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基础与依据,也是人文城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保障。文章从城市规划的理论视角,对三明市城市规划瓶颈进行相关述评,提出破解三明城市发展瓶颈的三大有效策略:一要树立"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二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打造人文城市;三要加强城市规划的制度化建设,用制度构建确保三明城市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产业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河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等,提出河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构想———将文化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之一,以城市品牌管理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文化产业带,大力建设"客家古邑"文化产业示范园,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链,产生产业的联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河源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河源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休闲宜居的品牌城市。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呼唤绿色新政,绿色法治.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湖南省,建设低碳城市、推动低碳经济,是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特别需要法治建设.为此,应紧密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构建保障低碳城市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多年统计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河南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评价,并分析河南省区域城镇化的特征和趋势。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按照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河南基于低碳经济实现区域城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目前唐山构建低碳产业体系面临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内部的各产业进行低碳化建设,构建起低碳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是推动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群圈化发展思路,分析大合肥在长江流域、皖江城市带以及合肥经济圈等不同层次空间定位,针对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空间蔓延、县域无序竞争等问题,研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对空间定位的支撑作用,分析构建“拉力”系统,设定城市有效服务边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该文在阐述低碳经济理论和湖南低碳经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确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不仅从纵向分析湖南1995年至2008年间5个时间点的低碳化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横向比较湖南省内各个地级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综合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探讨构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的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4个方面评价低碳城市建设及笔者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分析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低碳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冀城市圈中建设"大保定"必须在多层面探索保定对接京津的方法。在区位特点上,保定位于京津石三角的中心,距离京、津、石的直线距离相差不大,可以依托其丰厚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历史上直隶行政中心等优势多层面张扬自己。为此在保定的城市建设方面需要从城市内部(微观)和城市外部(宏观)双管齐下,不但要被动接受,而且要主动出击,在城市体系、交通网络、名人互动、文化交融、产业共生等多层面做文章,以此推动"大保定"名城的建设,在提升保定品位的同时强化保定在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城市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也给全球带来了生态和经济上的损失。中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这给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已是大势所趋。阐述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以淮南市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且提出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