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把“积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背诵是积累和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和“好方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标提出了背诵的具体篇目、数量,明确了学生背诵的要求,即在理解基础上记诵,反对死记硬背;保护和扶植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反对以“背”代“惩”;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等等。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增强背诵活力的快乐背诵、有效背诵、自主选择和分层要求等原则。创设学生愉快背诵的情境,创建激发和培育学生背诵能力的动力机制,无疑是语文教改的着力点。教学中,我以“语言储蓄所”为载体,建立起推动背诵的动力机制,学生在“仿真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科重在理解运用,切不可“死记硬背”,这是一直被奉若神明的真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此言差矣!当然,这里的“死记硬背”不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的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一些物理知识背熟记牢。“死记硬背学物理”,听起来很不顺耳,但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物理学习真的不需要背诵吗?物理中的公式、定义、定理、单位及其进率,哪个不需要记熟记牢?不背又如何记的牢呢?如果连背诵都做不到,又何言去理解和运用?所以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背诵。背诵应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学物理,课本里的定义、定理、公式等的背诵到逐步理解和掌握这…  相似文献   

3.
一、多读多背每学一课,都应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单词,背诵每篇课文。当然,背诵应讲究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去背诵课文,颇有成效。背诵对话时,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先把对话内容想像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最好把自己也联想进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边联想画面边读对话内容。利用这种方法背课文,学生感觉很好,提高了说英语的积极性。二、课堂形式多样上英语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而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背诵,切忌死记硬背,应在兴趣中激发记忆的热情,点燃记忆的灵感,获取记忆的窍门,挖掘记忆的潜力,品味记忆的成果。一、理解背诵学习古文,学生之“痛”莫过于背诵和默写,要从根本上治疗学生的“痛”,只需两味药。一是要理解课文的意思,直…  相似文献   

5.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丰富语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确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中学语文“大纲”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我们应教育学生不要在“反对死记硬背”的口号下,图轻松丢掉背诵,也不要拿这口号抵制背诵。诚然,“死记硬背”是应反的,但可提倡“活记活背”,用“活记”达到“活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复述部分是这样指出的:“要重视复述。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复述练习。”复述课文,是对小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检验过程。一般来讲,教师大都习惯于让学生“背诵”。当然,背诵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复述与背诵却有不同的地方。复述是让小学生在理解与记忆的前提下,经过头脑的再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口述出来。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就包含着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复述显然比背诵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重要得多。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关于课文内的古诗词,教师进行了教学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背诵,而课文之外的古诗词背诵则没有理解的基础,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地进行古诗词背诵,以完成任务。这样的背诵现状是不可取的,面对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堆文字符号去记忆。这里笔者就小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主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8.
一、背诵主义不管你承不承认.接不接受,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着普遍的背诵主义倾向。古诗词当然要背诵,记诵积累是丰富文化底蕴的必需步骤,也是通向感悟、赏析的基础环节。但一切都简化为背诵,不仅古诗词本身需要背诵,字面意思需要背诵,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展现了怎样的美好意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都不是理解、感悟而得,而是咿咿呀呀地记而诵之,就有些“一地鸡毛”了。  相似文献   

9.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因此,教师在指导背诵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背诵。笔者试以小语五、六册部分内容为例谈谈。 一、扣住“眼” 此处所说的“眼”是指所要求背诵的短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抓住了这些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背诵的思维点,使学生凭借这些“眼”,  相似文献   

10.
童厚 《教育文汇》2004,(6):35-36
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记忆的方法很多,如理解记忆、发散记忆等。我认为,语文学习中的背诵,当然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甚至是“硬背”,也是语文学习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王家臣 《考试周刊》2012,(75):39-39
背诵,曾是我国旧时私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许多人对背诵颇有微词,但在现实教学中明显可以感到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力、思维力,更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因此,让背诵回归语文课堂很有必要。然而,让“人”始终在场,是背诵的理想追求。一、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课文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更会有心地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这样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才会在教师的心中。如果总是以成人的目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就会被否定,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平视。只有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够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何落实背诵任务呢?如下是背诵教学的片断,从中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初中是学好语文的最佳时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条件让学生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材料,打好读写的基础。因此,在教材规定的背诵外,结合写作训练的需要,我还要求学生多背诵了一些文言文和现代散文的篇(段)。背诵中,我还是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的。但不想,我这一教学措施,竟受到了某些同志的批评,他们认为背诵是“机械记忆”,背全篇的  相似文献   

13.
你想过当“公敌”的后果吗教室里除了纪念念清晰得水珠落玉盘一样的声音,再无声音,时间仿佛都在那一刻停止了一样,以至于纪念念的背诵声停止了好一会儿,英语老师才回过神来,扶了扶眼镜,示意纪念念坐下,她说“:我想知道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没什么好说的。当初英语老师让大家把那么长的一篇课文全文背诵下来时,大家一致反对,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呢,人家纪念念不  相似文献   

14.
一些教师对背诵不够重视,尤其是不重视背诵的训练。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背诵;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在“小学阅读课十要”中指出:“要让学生背诵指定的课文”,“背诵要作指导”。而现行教材中指定的背诵量本来就少,如第九至十二册课文共28万多字,要求背诵的只有6千多字。因此,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15.
张静雯 《学语文》2003,(5):19-19
背诵 ,在学生眼里 ,被看成是“死记硬背” ;在不少的头脑里 ,背诵被认为是一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利于开拓青少年的思维。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却认为 ,背诵其实就是“吟诵法 ,“熟读成诵” ,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一直强调学生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通过大量的、长期规范的朗读训练 ,积累读书经验 ,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他们的语感就会渐渐形成并有所提高。但这种多读多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否则只是囫囵吞枣 ,品不出其中滋味。其次 ,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毛红宇 《师道》2005,(4):33-33
作为一位语老师,“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要求的,只我认为有必要,依然要求学生背诵。有老师知晓后,惊呼:学生不唱反调呀?我笑眯眯地说:  相似文献   

17.
邓红 《成才之路》2012,(12):44-44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背诵积累”,从提供背诵方法和激发背诵兴趣两个方面着手,加大背诵数量,提高背诵要求。新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从布局谋篇,到作品形象、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去咀嚼欣赏。这些专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不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素材吗?  相似文献   

18.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5,(20):31-32
一、坚持发展的学生观;突破“非对即错”的评价定势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者给学生评价,大多是定正误,判对错。当然,这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像字词默写、课文背诵、组词扩词等,需要这样去评价。而像语言形象的构筑、语言意义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技巧的发现,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一步到位,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个对错就能涵盖的,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循着“由错到对,由对到优”的阶梯,一步步地到达既定目标。为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语义的挖掘等,要突破“非对即错”的评价定势,巧妙评价,善于引导,精心点拨。请看《卖火…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多数同志认为要求学生背诵词语解释,属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予废除。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昔日的试卷,有书面注释词语的内容,教师为了保证不失此分,把参考资料中的词语解释原封不动地抄录给学生背诵。学生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靠多次重复的机械识记,去达到背诵,味同嚼蜡,产生厌倦情绪,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样的做法,弃之丢之,当然毫不可惜。现今的试卷,大多不再考词语解释了,如果反昔日之道而行之,不论词语的类别,统统一带而过,不抄不背,听之任之,我以为这是不够妥贴的。因为背词解也有它有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课例评价】 一、学生评价:课后我了解了这五位学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实用有效、容易掌握。阅读、背诵、写作起来不觉困难。反而感到新奇。特别是背诵,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理解阅读了一遍,老师就叫我们背诵,开始不相信自己能背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居然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真是神奇,我们学得特有趣。”还有一位同学说:“吴老师很会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