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倡导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在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化进程中,应突出高教研究的“知识转向”与知识生产属性,尊重、生产、传播或利用各种有价值的以各种形态存在的知识成果,通过建构包括学科知识在内的多元知识生态系统,共同促进高教改革、发展与学术领域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为缅怀和纪念蔡克勇教授仙逝一周年,对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深感蔡克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就是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构的缩影,因而同时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构.蔡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切实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第二阶段是调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后,他继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制定工作,是郝克明同志开创的宏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第三阶段是他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迎来了个人学术思考与总结的新时期,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认真组织了"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系列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在加强学会学术研究,发挥学术组织作用,促进和推动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与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步,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办学和体制改革、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管理等5个大的方面.今天,我们追忆其学术历程、总结其学术成果、探究其学术思想,既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学习、继承蔡教授等老一辈开拓者身上的优秀品质,更高意义上是要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水平,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科是基于人对客体认识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知识建构,它充其量反映了客体的部分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研究以及当代大多其他学科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地带有跨学科或者超学科研究特点,因此,关于它是学科还是领域之争,从认识事物本质属性或知识建构的角度而言,并不具有多大的探讨意义。但是,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学科化,学科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此为志业者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学科化诉求毋宁说是基于现实境遇而不得不为之的一种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韩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出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政策,从中可以看出,韩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改革;提高大学的学术与专业研究能力;加大对产业一学界联盟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历经个人才能、机构多样化、垂直一体化、技术合作到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企业或机构几个发展阶段,其发展演变和相互结合对知识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与洪堡都是著名的德国高等教育家,为德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比较他们的大学观、大学教育目的、研究与教学统一、学术自由、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意蕴等高等教育思想之异同,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大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作为新文化运动对立面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对当时的主流思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胡先辅是“学衡派”主力,他立足传统儒学,借鉴西方新人文主义,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倡导全面发展,关注师生发展。研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对于了解学衡派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很大价值,对于现今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组织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成熟的理性组织。大学的理性不仅源于高等教育本身是高度理性的社会活动这一内在规定性.而且源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学活动及其规律的系统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的复杂性使得探索和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尤为重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高等教育的理论指导功不可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就担负起了组织、推动和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以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决策咨询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有日共睹的贡献。而自2001年起每年一届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发动国内外学者以及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共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实问题。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变革.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实践性、职业性和网络化为基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建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方略,对于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思辨与实证"之间的困惑暴露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的衰微。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衰微的外在表现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泛化,内在症结是高等教育研究"科班出身者"未能做到学术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研究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除了孜孜以求学科的"知识逻辑"以外,尤其要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构,"科班"与"杂家"整体改进。  相似文献   

11.
竞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竞争理论对于研究学术组织有重要意义。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竞争表现得尤为明显,使美国高校保持了向前发展的活力。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对个体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并给整个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知识介入高等教育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多学科知识大多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多学科知识作为承载西方文化信息的话语,用来解释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时未必都能相容。研究者只有对多学科知识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文化认知差异进行历史与比较分析,才能发展并创造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评估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探索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上1985-2014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使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产生众多研究热点的同时,也影响着研究发展的趋势;学术机构对高等教育评估问题的关注和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反映了其在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估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稳步提升;研究者对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的研究主要是对美国和英国经验的研究。深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政策导向,激发学术机构和研究者研究的积极性;研究者应使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对国外可借鉴经验的探索和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也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应不应该继续用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来审视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转变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精英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强调“质量标准”的单一性,即以“合格人才”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而所谓的“合格”又是以学术或分数为基准,而对这之外…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学本质观,是因为我有较早地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背景,弄清楚大学本质观,是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和从事大学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以及我个人的学术人格和学术使命所使然;我对大学本质观的研究,是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前人对大学本质的观点,认真而审慎地考察大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我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的本质是自由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这个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建构整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新的科学的逻辑基础;实践意义在于对当前我国及世界各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普遍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认识逻辑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感性认识阶段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二是知性认识阶段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三是理性认识阶段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对高等教育管理现象的分析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高度。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不仅是对于观察的直接描述,而且必须通过逻辑转换成为至少可能被观察的并可能被证实其自身或研究逻辑的真理性成果,构成高等教育管理学全部知识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转型当口,转型为促进高等教育秩序建构带来契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分别从社会发展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角度对社会秩序建构进行了深刻分析,其理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秩序建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当致力于双重转型,才有望实现高等教育良性秩序的建构:一是要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观转型,从"物的发展"观转向"人的发展"观,凸显高等教育中"人的意义";二是要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从偏重外延式、粗放式、排他性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式、精细化和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认识逻辑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感性认识阶段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二是知性认识阶段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三是理性认识阶段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对象。对高等教育管理现象的分析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高度。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不仅是对于观察的直接描述,而且必须通过逻辑转换成为至少可能被观察的并可能被证实其自身或研究逻辑的真理性成果,构成高等教育管理学全部知识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增长中,知识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教育的意义重大。教育不仅起着传播知识的作用,教育部门也是生产知识的主要部门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