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组又叫句群、语段、句段。它是关系密切的一组句子的集合体,是近年来中外语言学者开始注意研究的语言现象,是和语法、逻辑思维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边缘科学。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句组的研究逐渐受到了重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新增了这一内容。 最近,笔者翻阅了许多不同体系的现代汉语著作,对语法部分不同体系的各家之说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发现,作为现行大专教科书的几套《现代汉语》教材,大多数未涉及句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吴积才、程家枢编著的《现代汉语》,都不曾提及句组。我们现在使用的黄伯荣、廖序  相似文献   

2.
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及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这三套教材,从语法框架、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标点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三部教材语法部分不同的原因以及三部教材的适用人群,从中试着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正> 一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1981年7月第三版第337页)讲到语序时,说“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这是三个平面理论的首次提出并运用于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胡附、文炼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上发表《句  相似文献   

4.
双宾句是汉语一种特殊句式,古今都有。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有教材从语法形式上将双宾句划分成“给类”和“取类”,如张斌先生主编的电大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本)、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卫电教材《古代汉语》就这样划分;有教材只承认“给类”双宾,否定“取类”,如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电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邢本)就持此说。另有周时挺《表示“取得”、“花费”的动词可否带双宾语兼谈双  相似文献   

5.
1979年,为适应国家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倡导下,广播电视大学成立,80年代初,为配合中央及地方电视大学教学的需要,由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也随之问世。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系电大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版,1985年3月新一版。该书分三册,中册第三编是《汉语语法》。该书语法体系着重参考了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提出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及据此产生的普通学校用的《教学语法系统施行方案》两次征求意见稿,并且参考了高等院校用的几种现代汉语教材和一些专著综合调整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指出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朱子语类》中“索性”的语法功能 ,并把它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语类》中就已经基本具备。最后探讨了“索性”的产生与发展 ,认为“索性”产生于宋代 ,现代汉语的全部用法至明代已经全部产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有时,个别的动词可以作状语,但必须带‘地’字”(第137页);华中师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说:“动词作状语的很少。能用作状语的,只有‘关心、同情、注意、拚命’等几个,而且要求带‘地’ ( ‘拚命’例外)”(第16页)。说法虽有差别,但见解都很相近。有的根本不提动词作状语,吉林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1972年版)和曹蔚文编写的《语法基础知识》都没有讲到动词可以作状语。以上三种见解,在我们看来,并不都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在专家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还"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用法非常复杂的多义副词,从语义、语用、认知角度观察"还"的义项纷繁复杂。"还"义项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从基本义、中心义向其他方向延伸。《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列举可了"还"的六个义项。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还"的主要用法归纳为四项。《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刘月华等,2001)列出7种意义。其中第7种"表示感情"一项分出:表出乎意料。用于反问加强语气。杨玲(1999)认为  相似文献   

9.
罗业永 《考试周刊》2009,(37):37-38
本文的现代汉语副词词条以俞士汶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以下简称《详解》)为参照系,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下简称《词典》),利用北京大学汉语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近千万字的语料,对《详解》中的副词进行一一验证.针对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法现象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及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八年《马氏文通》开始提出复句的概念,认为它是句与句“自相联属”。其后,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0年)相继对复句的定义及其分类作过认真的探讨。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以后,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详细地描述了汉语复句的种种关系。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提出了“意合法”的论说,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讨论了复杂句、包孕句、复合句三者的界限。这三位学者都不采用黎氏的“包孕句是  相似文献   

11.
“努力学习外语”这个结构体该怎样切分呢?有一本专门研究现代汉语句法切分的著作《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是这样处理的:“努力学习外语” 是多切分结构,既可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偏正结构),又可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述宾结构),两种切分形式不同,意义相同.有的现代汉语教材就采用了这种切分,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在语法学界,似乎尚未有人对这种切分提出过异议,也似乎尚未有专门讨论“努力学习外语” 这类结构的文章.笔者认为,“努力学习外语”只能有一种切分,要么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偏正结构),要么切分为“努力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12.
“相当”这个词作为词例,最近在一些语法著作和文章里,把它说成是副词(《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丹华等著,135页;《现代汉语》黄伯荣等编,修订本,下册304页;《语文学习》1984,7期,刘治平的文章,59页),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于1981年首次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2年胡裕树(胡附)、张斌(文炼)在《中国语文》发表了《句子分析漫谈》,除进一步讨论语序外,还论及虚词和句子成分,认为“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区别”;“必须区分一般主语(陈述对象)与话题主语(脱离句法控制的说话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是目前全国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现代汉语统编教材。这三部教材的语法部分,都在对汉语“暂拟”系统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语法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高度结合,既成为语法研究的科学总结,又进一步推动了汉语语法的研究。由于三部教材对“暂拟”系统改革的程度以及语法与  相似文献   

16.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并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发行时间长(自1980年3月至今),发行量大,受到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欢迎。1991年11月该教材出了增订版,对原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了有关内容,语法术语和析句法也作了较大的变动。此外还配合增订版编写了辅助教材《{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习题答案》。无疑,增订版更适应于教学,更受使用的欢迎。但是,增订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拟就增订版(1993年4月重印)“语法”章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沈开木教授     
沈开木教授,男,福建省诏安县人,1929年11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沈开木教授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的教学和研究.对本科生讲授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词汇研究、现代汉语专题研究等课程,对研究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话语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语音研究等课程.著有《句段分析》一书,在各级刊物(包括内部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初中语文文词语例解》、《八校合编高等函授教材——现代汉语》.学术成果超过100万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19.
王艺娜 《现代语文》2006,(10):57-57
兼语句这一名称是由丁声树等人合著的《现代汉语法讲话》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之前也有许多语法著作论及这一语言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王力称“递系式”(《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吕叔湘称“递谓式”(《语法学习》),吕冀平称“复杂谓语”(《汉语语法基础》),史存直称“连环句”(《论递系式和兼语式》),邢欣称“综合式句型”(《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对兼语句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所谓兼语短语是指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部分重合在一起,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一种短语。如:“请他来”,“他”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叫做兼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大都含有使令、促成的意义。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祥楣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1年8月版)问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影响很大。为了配合教材的深入学习,一时间出版了不少参考书籍。就我们见到的有原教材的编写者编写仍是林祥楣主编的《“练习”与“习题”答案提示》(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版),以下简称“林本”。张菊坪主编的《现代汉语释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版),简称“张本”。王全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