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一书共涉及人物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表现出了《庄子》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本文将这些人物大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真人,二是虚构的人或物,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庄子》中的人物塑造作一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庄子》文本中,庄子作为历史人物共出现30次。其中,内篇4次、外篇13次、杂篇12次,是《庄子》一书中仅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人物。分析《庄子》文本中的庄子形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庄子的思想内涵,加深对原典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7.
黄济 《中国教师》2007,(2):33-34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理蒙漆园的小官,所以史称漆园吏。他是道家老子的主要继承与发展者,因而统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成为道家的主要经典,因为庄子在唐天宝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又被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辩证方法,进而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发展为绝对的无为,将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我们选取内篇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外篇中的《马蹄》《秋水》,杂篇中的《天下》篇,对这…  相似文献   

8.
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而雄冠诸子百家的《庄子》,塑造了众多瑰丽琦玮、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而这些形象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庄子倾心喜爱的“真人”和“畸人”了。对于这两类人物,迄今尚少专文论述,而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又认为:这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真人,“纯全是厌世的庄子幻想出来的东西”;这些四体不全、奇形怪状的畸人,则是“他的幻想更采取了一个新的方向,把‘真人’的面貌专从奇怪一方面来描写。”这样,把“真人”和“畸人”就完全等同起来而看作一类人物了。我认为,善以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翻开《稼轩长短句》,不难发现,南宋词人辛弃疾对庄子是多么倾慕:“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读庄子有所思》);“怎得身似庄周,梦中化蝶,花底人间世”(《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哨遍·秋水观》)。不仅如此,在一部《稼轩词》中,直接、间接引用《庄子》一书的地方,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有许多首词,甚至全部化用《庄子》书中的语育和典故。《稼轩词》与《庄子》,正是体现了文学发展的某种渊源关系,值得一谈。  相似文献   

10.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包括传说、历史中的人物及作者虚拟的得道之人和普通百姓。形式上大多与对话体和语录体相仿,主要通过刻画他人言行而取得“真实”的效果,占全书的7/10。寓言、重言的使用,体现了《庄子》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正> “道”是《庄子》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准确地把握其确切含义,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之一。本文想对此作点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庄子》书中的“道”,源出老子“道”的学说,他接过老子抽象原则的“道”,赋以客观内容,使之更丰富。庄子的“道”是揭示客观自然界自身的本质问题,它不但不从属于天——天的意志,并拒斥超自然力的干预。他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庄子思想中的道,就是指客观自然界本  相似文献   

12.
《列子》散文多面观章沧授先秦诸子中确有列子其人,生于庄子之前,相传为郑国人,名御寇。《庄子》一书多次提及,只是“庄周把实际存在的人物寓言化”①;《吕氏春秋·不二篇》以“列子贵虚”独标一家之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举《列子》八篇,已亡佚,今见《列子...  相似文献   

13.
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而雄冠诸子百家的《庄子》,塑造了众多瑰丽琦玮、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而这些形象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庄子倾心喜爱的“真人”和“畸人”了。对于这两类人物,迄今尚少专文论述,而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又认为:这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真人,“纯全是厌世的庄子幻想出来的东西”;这些四体不全、奇形怪状的畸人,则是“他的幻想更采取了一个新的方向,把‘真人’的面貌专从奇怪一方面来描写。”这样,把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庄子其人盖有名无字,绝非所谓杨朱或子莫;其生卒年可将闻一多之说稍加修正为公元前375年左右一前295年左右,以取代目前通行的所谓马氏公元前369-前286年之说;其生平事迹可依据《史记》和《庄子》中的有关记载,并参考其他史料略作勾勒.《庄子》一书应整体观之,视为以庄周自著为主并包含其后学所作在内而以“庄子”为共名和符号的一部著作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有“三言”之说,研究庄子文章的人似乎都无例外地要谈到它们,无论探讨庄子的文章风格,或是论及创作方法,或者是讲求修辞效果,又或者是讨论体裁样式,这些都已作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但是,就“三言”本身的认识,虽然也取得了许多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对“寓言”“重言”的看法,不过,依旧还有不少见仁见智的地方,所依所据又多他书旁证,似乎从《庄子》一书自身的论述和文章来加以探究的较少。本文拟从这一点出发,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战国初期的一部伟大历史著作。它真实地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二百多年间的众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事件,被刘勰称之为“史籍之冠冕”。它的成功不仅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也紧密相联,尤其它那独到的人物心理描写艺术为作品增添了耀眼的光彩。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等手段,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人物形象:既有荒淫无道、残绝人寰的晋灵公,又有养鹤误国的卫懿公;既有从不谙时事到最后成为政治家、霸主的晋文公;又有通晓治国之道的郑相子产、齐相管仲;既有性情暴躁的子玉,又有老练、稳重的先轸,等等。披阅全卷,这些人物无不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正如清代评论家冯李骅所说:“《左传》描写人物,声音笑貌,千载如生”。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部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孟子》二章”“《庄子》二则”“《礼记》二则”“《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以及《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等篇目,让同学们在课本中汲取圣贤的思想精髓,品悟古老的人生智慧。本期《本刊特稿》,我们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陈引驰教授介绍“孔孟老庄”四位名家的身世背景和文学特点,以此帮助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2):36-37
通过对话构造故事.是庄子创作寓言的重要手段和特色。《庄子》一书随处可见以对话构成的寓言。先秦诸子经典《论语》、《孟子》、《墨子》等都具有“对话”的特点,然《庄子》的“对话”与它们风格截然不同。儒墨经典中的对话,平实有据,基本是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