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小千 《语文知识》2014,(12):84-85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一篇著名散文。赏析庄子的这篇散文,一定要抓住他灌注其中的哲理性和文学性,只有这样,才能说是赏析到位。笔者在此试着解读一番。 众所周知,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髓,大量采用和虚构寓言故事,将之作为阐发其哲学观点的论据,这些寓言故事又常常以人物间问答的方式出现。由于庄子写作“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因此故事人物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如《逍遥游》中的许由敝屣功名的形象、《人间世》中楚狂接舆的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等。  相似文献   

2.
《庄子》在阐明其思想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而是将其思想蕴涵在寓言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示,其理论概念与范畴往往以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化人物来体现。由于儒道同源共生性,孔子形象就成了《庄子》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儒道学派的冲突,又使孔子形象在《庄子》中亦正亦反,异化为三种:道家的代言人形象、道家的对立者形象、道家高人或隐士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以寓言的运用著称。该书中的寓言文本具有密度大、与文章主旨融为一体、具多层意蕴、形象大于思想、运用的艺术手法多样等特点;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众多,有逍遥者、劳动者、残疾者、丑恶者、庄子形象、拟人化形象等等。因此,谈论中国的寓言文学,《庄子》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涉及儒者形象的文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儒家圣人孔子不仅是《庄子》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且形象多变而复杂,与历史原型有很大差异。《庄子》内篇中以孔手为主的儒者形象。既是道家嘲讽、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思想的宣扬者,有时甚至代道家立言,服务于抑儒扬道的需要。这与当时儒、道论争的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线索性人物,对结构全文和阐明庄学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庄子对孔子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或者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分为得道之前与得道之后两个阶段,从两个方面分析孔子的形象。本文认为孔子的形象自始至终是一贯的,庄子对孔子的态度也没有截然相反的两面;《庄子.内篇》正是通过孔子这一形象的一贯性来宣道的。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众多人物中,畸人尤为庄子所偏爱。这些形体残缺不全,精神却居于常人之上的形象承载着庄子逍遥任性和愤世孤寂的矛盾心情,寄寓着庄子的人性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畸人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庄子     
【作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概览】《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  相似文献   

8.
《庄子》书中的形象,既有神话人物,又有幻想出来的至人,真人;既有自然物的拟人化,又有某种观点、概念的形象化;既有同时代人物的风姿,又有历史人物的体貌。而随心所欲地驱使历史人物以“适己”,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褒有贬,或赞扬或讽刺,甚至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联在一起,又构成了《庄子》人物塑造的特点。孔子就是被这样引入书中的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9.
《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不但由其主观因素所决定,也受到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传承的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暗合了人物寓言成功的两个决定因素,形象特征类型化,但又不乏生动、鲜明和丰富的个性;故事情节曲折迭起,荒诞、夸张,出人意外。《庄子》人物寓言的成功除准确地把握了这两个基本要点之外,也与其自如旷达的结构设置,清拔恣肆的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首发之作,在史实极为模糊稀少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庄子》文本内藏和庄子的生平隐迹,由史事而向文学审美描述曼衍,在极大近似的程度上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踵事增华,立论不失史据,行文追求形象,探索《庄子》文本深义和梳理庄学精要,展现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庄子形象,显示了庄子作为旷世文化哲人、市井布衣、天才士子、语言大师和浪漫诗人的鲜明特征。在全书的篇章结构上,以折扇展开的方式上编制章节,条分缕析,环节紧扣,把庄子的生平与著述、评说与影响,索引钩沉,有机地统合在一卷之中。  相似文献   

14.
《庄子》作为经典,是如何可能的?对此问题,研究的思路有二:一是文本细读,即对《庄子》文本进行细致研究,着重于回味经典的精神世界,探究作为经典的《庄子》经典性何在;另一种思路则可称之为历史追踪,即把《庄子》放在接受史的视野下,去展现《庄子》实际存在的历史状态,呈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庄子》的具体面貌,考察《庄子》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因文化差异和创作背景不同,中、法、英以《庄子劈棺》为题材的故事创作,在文本表现样式、人物、情节等的处理,所表达的思想核质方面,均呈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一书共涉及人物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表现出了《庄子》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本文将这些人物大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真人,二是虚构的人或物,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庄子》中的人物塑造作一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17.
神话思维对《庄子》文本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影响。它以具象言说事物的方式使《庄子》把哲理完全融入它的寓言系统,《庄子》已不仅是一般说理形象化。而且要是直接用形象说理,寓言本身既是手段是具有本体意义;神话思维不回避矛盾的原逻辑特点使《庄子》意象具有多面性,体现在文本上则是模糊混沌特征;神话思堆的隐喻性使庄子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融入外物,并在超越外物的表述层次上使象征意义具有多义性,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8.
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元杂剧剧目中,有较多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剧本,然而以庄子为主人公的剧本并不多,今仅存史樟的《蝴蝶庄周梦》,李寿卿的《南华庄老叹骷髅》仅存残曲.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元杂剧中庄子形象的特征及其成因,得出元杂剧中的庄子有思想平民化、形象圣人化、悟道过程曲折化的特征,该形象是在社会、道教、杂剧特征、文人心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反映出元代文人的思想特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欣  乐帧益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6-17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富文学色彩的一部。其中的动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功能角度对书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也从塑造方法出发考察了《庄子》动物形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