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剧烈的时期,近代中国新式女子教育发轫了.它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政府的倡导以及西方教会来华势力的办学活动的刺激和示范效应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及办学为主体的多元性,新式女子教育又具有曲折性、渐进和突进相交织、社会化、政治化的特点.新式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半期,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变革,中国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这一时期的徽州女子教育也同样经历了这一变化.传统的私塾教育方式逐渐消亡,女子新式教育发展迅速,女子受教育人数增加,女子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但与男子教育相比总体发展仍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年,四川新式教育发展迅速,学堂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教学内客新。其发展受当时政策的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促进、本省重要官员的大力支持和适应“新政”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侯鸿鉴认为,女子教育首在养成健全人格,亦要培养“贤妻良母”,而给女子施以师范教育和适当的职业教育是达成其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其思想基础之上,他还不遗余力地开展了积极全面的女子教育实践,例如,创办和经营竞志女学、开设内容广泛的课程、采用新式教材教法等,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侯鸿鉴认为,女子教育首在养成健全人格,亦要培养"贤妻良母",而给女子施以师范教育和适当的职业教育是达成其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其思想基础之上,他还不遗余力地开展了积极全面的女子教育实践,例如,创办和经营竞志女学、开设内容广泛的课程、采用新式教材教法等,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历史上,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兴办了女子教育,虽然他们所创办的教会教育,其意图不在教育人才以促进教育的进步,而是作为传教的辅助之物,但是它首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分子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了城市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文章以福州为例,探讨这一转型过程。教会学校的创立启动了福州教育的现代化,传统书院开始改为新式学堂并建立了一批现代学校。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专业教育等较为完备的现代新式教育体系。女子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市民教育程度提高,为城市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0.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教育家,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天津创办的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公立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后在天津、保定、滦州、顺德等地创办四所初级师范学堂,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储备师资。"教育救国"理念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女学观是其维新改良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以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女子是可以受教育的,女子需要受教育,要让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唯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造就智开、平等、自立、宜家、善种的女“新民”,而“新民”的核心素质应该为“民德”、“民智”、“民力”。  相似文献   

12.
1905年科举废除前后,湖南士子留日成为热潮.在日中强弱的鲜明对比下,传统变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批留日的湖南士子中被重新激活,学习日本经验发展新式教育,被不少留日湖南学生视为使命,在引进西方教育思想、传播新式教育科学、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成为推动湖南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政府提倡新学的推动下,新加坡梅州客属人士创办了新式华文学校——应新小学,并惨淡经营。进入20世纪20年代,由于华文教育中宣传民族主义,殖民地政府开始管制华文学校。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应新小学也得到与英文学校同等的津贴,并纳入当地政府教育体系。但由于没有社会的需要与支持,华文学校处境仍然艰难,最终导致该校停办。  相似文献   

14.
近代湖南留日热潮与湖南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科举废除前后,湖南士子留日成为热潮。在日中强弱的鲜明对比下,传统变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批留日的湖南士子中被重新激活,学习日本经验发展新式教育,被不少留日湖南学生视为使命,在引进西方教育思想、传播新式教育科学、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成为推动湖南教育近代化南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清末湖北绅士在近代文化教育体制兴起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创办各类新式学堂,推动了湖北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7.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