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潜在的内部情感与音响、剧情、演员演技等相结合使观众对影片中的音乐与音乐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电影《云水谣》为例,阐述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渲染,让观众在看这部影片时更深刻的理解不同音乐对剧情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影《二十四城记》通过对五位真实人物和四位虚构人物的采访,以"记录+虚构"的叙述方式,讲述成发集团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一方面,导演采用记录片的拍摄方法,借鉴"电视写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和巴赞、克拉考尔的美学思想,以探索和记录的角度进行讲述;另一方面,导演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让诗歌代替他本人扮演价值评判者的角色,并利用四位演员成功地对观众进行"间离"。此外,在影片中导演用文学语言代替画面语言,通过人物语言、诗歌和音乐,带领观众用"读电影"代替"看电影",在激发观众想象的同时,成功地将整部影片进行段落划分并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音乐叙事的表现形式、功能作用、传播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来说:1、电影《刘天华》的音乐叙事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其音乐片段用时的设计是为了突显人物命运,形成戏剧冲突,而音乐叙事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则增强了影片的审美效果。2、电影《刘天华》的音乐叙事发挥了塑造人物、渲染氛围、深化主题的功能。3、音乐叙事的传播坚持"传而求通"的基本原则,但出现了"传而不通"的效果,使得观众的接受与理解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4.
在遵循纪录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故事化创作手法可使纪录片更乐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纪录片《寻找小糖人》以巧妙的叙事结构增加影片的故事性,以人物充满张力的语言来结构故事情节,以音乐参与叙事营造故事氛围,使整个影片充满悬念、跌宕起伏,一举摘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桂冠. 《寻找小糖人》对纪录片故事化创作手法的成功探索,将成为纪录片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国内纪录片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配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影片审美特征的关键要素.电影配乐可以调节、渲染气氛,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表现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心理,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升华影片的主题,调动观众情绪,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电影人物与相关古希腊神话人物,可以看出影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人物塑造方面受到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通过激发观众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影片人物与希腊神话人物的共有特质、推动了剧情发展,同时起到了传播影片中正面角色所具有的美德,鞭挞反面角色所体现的人性之恶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范烟桥为各大影片公司撰写剧本、编写说明,是早期中国电影公司的明星职员。他对苏州电影市场拓展、观众观影心理、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提出了独到见解,这些观念通过报纸向外辐射传播,影响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他创作的电影歌曲继承民族音乐精华,适应大众审美心理,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民族性的开掘与现代性的传播。这些都证明,范烟桥是中国电影史上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8.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影片《为奴十二年》,在黑人文学的改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面对缺少悬念与戏剧冲突的改编挑战,导演麦奎因通过半倒叙半插叙的叙事方式、"个人标签"式的长镜头等多种电影艺术手段,将观众重新带回美国奴隶制的黑暗时代。尤其是歌谣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发挥了画龙点睛之功效,不仅烘托影片压抑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内心愤懑的情感,而且强调了本民族的历史意识,以音乐元素来表达对民族文化非裔文化的身份认同。同时,进一步深化了"美国精神"中"生活高于生存"、"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主题,将人性的"自由"与"尊严"这一严肃话题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发进一步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电影不仅可以娱乐大众,减轻人们的压力,还可以传播独特的文化,促进人们的交流。字幕是电影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故事人物、影片冲突等。本研究认为,电影字幕翻译必须以目标观众为中心,译文须符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警官为何而死 ——观电影《伤痕累累的勋章》思絮 日本电影《伤痕累累的勋章》作为一部侦探破案影片,与其他日本侦探破案影片一样,不仅仅是以画面的险象丛生、情节的悬念叠起、人物的智勇非凡来刺激观众的神经官能,渲泄观众的心理感受而制作。 它与《人证》、《砂器》等几部日本影片一样,也不仅仅是为了向社会提供犯罪案例与破案经验。  相似文献   

11.
自从 19世纪英国占领我国香港后的 10 0多年中 ,在香港实行了一整套的殖民制度和政策 ,完全剥夺香港人民的政治权力。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港督杨慕琦突然抛出一个政改方案 ,声称要给香港人民以民主权力。然而这个方案未及实施便夭折了 ,这充分反映了英国殖民当局将没落的殖民制度在香港继续下去的企图和虚伪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消费时代和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其自身意义日益呈现出消解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歌词的主题单一、情感乏力;歌手的外在突出、内在欠缺;传播过程中包装过度、音乐本身的忽视以及听众在接受时消遣、娱乐的态度.这四个方面虽体现了流行音乐自由化、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然以绚丽的外在包装,平面化、无深度的演唱取代歌者内在魅力、音乐自身感染力的做法,却影响着听众对音乐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解构音乐的教化意义,甚至制约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作家汤亭亭,在《引路人孙行者》中对当代美国文化现状做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作者以爵士乐的即兴理念提领全书,通过主人公惠特曼.阿新融合"华""美"之长的"西行之旅",将美华文化的独特内涵与对当代文明出路的探索融为一体,向广大读者提出了以创新的社群文化改变美国战争思维的行动方向,展现了美国华裔作家以文学书写介入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70—80年代,香港散文作家的职志由文化播种者变为文化探索者。随着文化工业的兴旺及文化批判的持续,香港当代散文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局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的香港电影,无论是影片的类型、数量,还是电影导演,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当时在内地也掀起了一场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特征鲜明,其多元化、草根化、商业化、时尚化的电影风格受到内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对内地电影的本体创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受众的审美趣味的提高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欣赏口味的转变,传统的豫剧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将从新一代的豫剧青年演员群体在豫剧原有流派、戏曲旧程式、唱腔、表演、服装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探讨,并就豫剧第三代演员群体对豫剧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是娱乐,也是理想——积极娱乐视角下的张生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娱乐视角联系故事流传过程中观众读者的娱乐和精神需求对人物形象形成产生的影响,考察人物动作的逻辑和内涵,把握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在积极娱乐视角下,张生形象作为文化消费和审美的对象,其形象设计和动作安排是天才作家在积极娱乐作用下,对民间长期集体创作的琢磨激扬而成,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本身和全剧的娱乐效果,而且充溢着理想人格的魅力。张生是理想典型,其典型意义在于不满现状,反抗束缚,用真心志诚和知识智慧征服环境,追求美好生活,是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求的体现,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崭新的张生形象也因为契合了观众读者的积极娱乐需要唤起更深刻的共鸣,得到超越时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文学是电影的纽带,它将生动的人物用故事情节串成一部完整的影像。那么,音乐则是电影的灵魂,是它赋予了那些影响中的人物以鲜活灵动的形象。激动不已的旋律揭示出人内心情感世界,人在乐声中体会的那番昏眩、狂迷、悲壮、抑郁的感受,进而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正是通过这一途径走进人的心田,折服了无以计数的受众,一举夺得最佳音乐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摄影奖,还在2008年还获得美国人民选择奖(People,s Choice Award)和爱尔兰电视电影奖。  相似文献   

19.
庄子乐论,多在世态人情的叙事中加以表现,深入研究其意义能发现音乐与美学理论的许多根本问题,如音乐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专对性、音乐情感的本真性、音乐文本的多义生成及其与接受者的对象化关系的论说,生动反映出自然朴素的美学崇尚,以及对社会、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电影《雏菊》将韩式浪漫爱情故事模式和香港电影的经典枪战元素相结合,将感情、激战和音乐融为一体,使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