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内涵学校治理是指学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治理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权力结构,治理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权力再分配过程。学校治理结构包含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及其制度安排,是一种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体现在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配置,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一种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A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内容及过程研究后指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推动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将逐渐由外转向内;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和院系两对关系是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两对关系事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败;以大学章程为首的公立大学制度规范将成为约束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将权力行使纳入法制框架才能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5.
大学治理实质上是大学各治理主体参与学校事务决策与管理的结构和过程。我国大学治理改革不断深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受体制的长期影响,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中仍存在外部治理环境过于管制化、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外部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及提升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治理的引进,需要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走本土化创新的道路。结构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因素,是构建大学治理"中国模式"的逻辑主线。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受三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影响,即权力结构、组织结构与价值结构。在实践中,权力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我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策略。大学内部权力有效运作依赖于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大学"内部人"以及组织行为的互动与共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价值是大学治理"本土化"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大学治理依据治理主体、内容、方式等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围绕着大学办学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办学的权力、经费的筹措与分配、大学章程及规则的制定、大学的人事权力等形成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之间的关系,其关系的实质是大学治理权的分配和大学治理范围的划分。大学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关系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即间接影响的结构与直接控制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整大学治理结构成为不少国家大学改革的重要领域,大学治理结构以及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的调整方向、内容、方式等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重构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解决政府对学校干预过多,以及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不足的问题。G学院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在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构建外部治理结构,为高校、政府、社会联系提供一种协商的制度安排和沟通平台,是重构高校与外部关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困境,推进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内部优化、外部协同、章程统领"为路径,探索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横向上"权力平衡"、纵向上"重心下移"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社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发展;实施"章程为统领"的制度改革,协调有序地推进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渊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通过外部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权力体系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也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外部制度方面,核心是实现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独立,这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基础。在内部权力配置方面,要建立二元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决策与管理的完全分离;要完善学校决策机构,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监督机制,增进监督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将"治理"引入教育领域,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等教育治理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管理理念、内部治理体系、服务定位、办学经费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应将办学定位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治理主体的力量,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2.
“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课程社会学把学校中所传递的知识 ,视为课程如何加以组织、分配的知识结构与过程的问题。就是说 ,“学校知识”的问题 ,与其说探讨应当是什么知识 ,不如说探讨学校知识和课程的构成原理本身存在的基础。课程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是 ,阐明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 ,诸如学校知识选择之际的权力介入 ,课程编制中组织知识时的“分类”与“分层”之类的分配。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末至 70年初 ,英国的新教育社会学派就主张 ,必须立足于社会观点去理解课程 ,把学校中所教学的知识内容作为教育社会学的中心课题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对一个局部的敲打与调整,而是对大学组织整体运营的治理建设。这种整体运营的建设决定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化的治理条件集,条件集分为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内部条件集包括业务特征、组织结构与管控方式;外部条件集包括社会市场环境、外部监管环境与人的发展环境。一所大学架构怎样的治理体系与拥有怎样的治理能力,是大学根据内外部条件进行相机抉择、理性选择的结果,其主要问题是解决大学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适应与匹配问题。在大学整体运营的治理推进中需要从大学的业务特征、组织结构、管控方式和外部环境匹配上整体把握,创建"内部条件集+外部条件集"的治理生态与治理路径,以期为大学治理在顶层设计、决策化工具、建立个性化的适应性判别系统等方面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短暂的调整和探索期后,规模迅速扩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生源逐年萎缩、教产研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缺乏学校特色与办学活力、学校运行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高职院校内外部治理体制不顺。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院校外部实现政府、高校、行业共同治理,内部实现行政人员、教师群体、企业、学生及其他群体的共同治理,是高职院校实现善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村治理正经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民主政治——由认识关联走向利益趋同;经济发展——由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文化认同——乡土文化日渐解体,"乡风文明"正在重塑;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与差序化共存。农民合作社与乡村自身不仅在治理特征、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农村合作社在盘活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盘活参与动力——重建乡村治理权威、盘活治理资源——重构多元共治模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针对"多元共治"模式的现实约束,通过以人为本——夯实治理基础,主体建设——提高治理能力,赋权组织——寻求法律制度支撑,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等策略,建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有效的"多元共治"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张衡宇  王元 《教育与职业》2021,999(23):43-47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校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性改革意见多、与高职教育实际环境匹配度较低的现状,应积极探索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重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校行企社等利益相关方治理机制、强化学术权力治学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等举措破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发展的瓶颈,明确高职院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规、有绩可考"的院校治理模式,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内部治理受多元因素的影响,构建"行政权主导下的共同治理"是现实的需要,旨在运用有力的行政管理,保障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治理,有效协调学术权和行政权,为学校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此,要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建立基层学术组织和校务委员会等,保障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要建设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实行"校-院"分权分层治理,保障决策效率和决策执行力;要建立内外部激励监督机制,建立监事会,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8.
学校内部治理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新时代,学校内部治理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教育治理释放的办学活力,通过学校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课程资源配置模式等创新,高质量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传统,又要指向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需要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凝练实践路径的治理价值、建立规范的学校运行制度、建立高效的教师发展机制和丰富的课程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对干部管理和制度变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带来干部管理条件的改变、多元化信息化倒逼干部管理结构的创新、内部民主意识的觉醒促使干部管理战略确立等方面来看,改革创新是政党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从破解线性模式弊端的必然选择、治理现代化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承接、制度创新的变迁方向、现代组织管理的本质等方面来看,结构性管理是干部管理的顶层式创新。治理现代化干部中的结构性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构建责任、规制、效益、廉洁的组织文化;实现公开限权与民主制衡;实现绩效管理;促进有效激励与人力资本开发;增进内部协同与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元治理是对治理的反思,强调科层、网络、市场治理模式之间的调和。元治理更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政府应履行元治理者职责。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内部与外部元治理,构建"强政府—大社会"模式,塑造服务型政府与法治型政府,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