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融合,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基于"三链"协同融合的视角,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适应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综合设计创新人才需求,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课程、项目、竞赛、展览、活动"五位一体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建构,为建设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育人格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政府决策部门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这种环境给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缺乏产学研用的协同效应,需要着力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突破传统惯性的制度障碍,体现高职教育协同育人开放性、整体性、互动性和政府主导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系统各要素的整体性效用.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强调的教育发展策略,与"政产学研用结合""校企(地)合作"等高校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教育部直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J校,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独特经验显示,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一直在持续发力。面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内在规定性任务,一流高校还可以在强化管理、教学引领、铸造品牌和突出实效四条路径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行业高校多年的实践来看,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有效汇聚校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已经成为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认真思考高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与实现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对农林高校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成效有了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战略要求和良好契机.高校作为科技人才资源最聚集的创新主体,现行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还不能适应“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要求.为有效推进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高校在研究现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在平台机制建设、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尽快提升人才队伍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服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升级版,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模式.为了解决船舶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问题、推进船舶产业提质增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育人体系,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合作教育”在内涵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文认为,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走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之路.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及其内涵,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从制度、平台、路径、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前沿院")位于武清开发区京津高校科技创新园,是天津大学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集前沿技术研发、产业促进、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和"政产学研用"合作基地。旨在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促进京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功能,加强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该研究院依托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仪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面临的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实训环境落后,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德州学院为例,探讨了电子商务物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问题,探索了政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系列特色实践项目,并依托实践创新平台实施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1.
实施产学研用结合、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仅是应用型大学错位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其进行创新要素整合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协同动力、过程转化、创新效果综合评价、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应用型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开发,以促进创新要素的充分涌流,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学实践,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课程模块+课程群”的“一贯式”教学体系;建立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创新实验区,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创建实践教学与科训、竞赛相融合的训练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构建“产学研用”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与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于“虚—实—创”协同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综合平台、与实践相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产学研用结合有利于推进协同育人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从产、学、研、用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托通用航空协同育人平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了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实践育人新途径,把人才培养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生产实践、创新研发和应用服务的全过程,推进学生培养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加强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协同创新的初衷就是要用一流的科学研究与服务来支撑一流的教学,最终一切都是为了人才培养。对协同创新的曲解或过度的包装对高等教育有害无益,这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为了使"2011计划"运行在正常轨道内,既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改革,又不偏离育人为本的初衷,应从理念、制度环境、管理文化、教师教学和企业参与等方面理解高校协同创新应以培育创新人才为根本,防止协同创新形式化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还高校协同创新的本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探索,在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取得了成绩.然而,从目前协同创新的范围、深度、有效性来看,部分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暴露出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协同创新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溯源,然后主要从协同创新系统的动力要素方面入手,对我国部分高校协同创新现状做出分析,并借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让学院协同创新工作保持活力的思路:一是资源整合,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二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即将迎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二十周年华诞。二十年的筚路蓝缕,学校逐步建立起了以"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农林高校校外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阐述了校地协同共建"政产学研用"实践育人途径的具体做法、效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