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区养老和农村社会保障养老四种。但是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严峻挑战,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拓宽保障范围与提高保障水平,因此现阶段农村养老问题依然严峻,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明显,民族地区的农村养老问题,由于其所带有的民族性,使其在我国民族关系的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家庭养老是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模式,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农村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晶 《考试周刊》2007,(15):127-12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呼声日紧,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缺憾,存在着国家重视不够、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本论文试图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而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于社会日益发展下的农村养老需求,而在这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保障农村老人的权益和需求。本文就当今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几点对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晶 《华章》2011,(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呼声日紧,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缺憾,存在着国家重视不够、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本论文试图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职责不单单是保障社会群体,而是要起到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当今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办公,建立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是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其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老年人的服务。建立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是跟随信息化时代大潮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向着信息时代迈进,对传统的办公业务模式进行了革新。本文从建立老年人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概述以及快速推进养老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策略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加速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障水平低、缺乏法制化的管理体制、没有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等。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与国情国力相适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国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快,这对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养老机构尚不完善,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长计议应加强社会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入住需求。本文提出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养老安老模式,并针对养老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村养老问题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显得格外突出,迫于现实的考虑,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主要选择。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和实践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农村养老新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我国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而西式机构养老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通过对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分析、研究发现,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以网络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将是我国未来主流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分治的治理模式、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以及农民在养老保障上的失语,是促成当前农村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家庭养老能力受到削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同时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制度缺陷,这种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下,分析了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探寻出合适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模式,即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中心,以家庭养老为主体,以社会养老保险为辅助,以邻里互助与社会关怀为补充,以更好地应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本文从分析现行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入手,分析了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指出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保障的新选择,并阐述了社区养老模式的初步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日益凸显,终身教育赋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终身教育理论出发,对福建乡村乐龄学堂这一学养结合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的主要做法、特色创新与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组织保障,大力培育师资队伍,充实人员保障,抓好课程教学环节,提高办学质量,多方筹措办学资金,提供经费保障等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实践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社区养老模式的各优势表明,这种模式将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但同时社区养老模式在启动、运行、评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相应的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养老"成为社会广泛热议话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的负担迫使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的数量也由此运年增加。探寻农村养老模式的新路径,对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农村作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目标实现的短板,通过推行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阐明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进行SWOT分析,最后从政府制度保障、企业服务保障、多元物质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对策,以期助推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国家统计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系列报告中指出:老年型年龄结构形成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农村振兴建设中面临的挑战。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更需要在新农村振兴建设中建立社区养老体系,依托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卫生保健以及陪护慰藉等主题明确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鉴于农村乡屯村落分布较散、空间距离大,所以农村应集中养老建筑空间的布局,提高村镇养老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以《建筑设计方法》一书中的理论与新农村实际需求进行新农村社区养老建筑空间的专题设计教学,有利于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我国社会出现二元结构特征。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并不足以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伴随着大量农村青年向城镇转移,基于农业经济的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农村养老需求的数量、结构以及公共财政支出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基于农业经济的养老资源供给结构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养老资源整合与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际行列。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日渐显现,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养老面临层出不穷,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模式探寻和发展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在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