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光与实物微粒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是二十世纪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科学革命意义的基本概念.多年来在一些广为流传的教科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微观客体中的一对“矛盾”,有人说是一对“基本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波动性可以转化为粒子性,粒子性也可以转化为波动性”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反射与折射的通常状况下,均以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只有当光从疏媒质射向密媒质界面时满足正入射(i=0)或掠入射(i=π/2),反射光的粒子性占主导地位,由于光粒子的弹性反射,引起半波损失。  相似文献   

4.
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光是一种波 ,同时也是一种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为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但“光的波粒二象性”对大数中学生来说 ,都感到很抽象 ,比较难于理解 .笔者从认知的角度谈谈难于理解的原因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 .一、认知原因皮亚杰认为 ,学习的过程就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所构成的认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我们在思…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Einstein所揭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与de Broglie所揭示的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追溯与分析,揭示了两者的渊源及其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与经典理论类比的办法,谈谈薛定谔方程及其解的特点。薛定谔方程的提出。1923年~1924年间,德国物理学家德布洛依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大胆地提出了那些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这种新颖和尖锐性的假说在当时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关注。1927年~1928年戴维斯——革末和 G.P 汤姆逊等人先后做了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后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如何统一的,特别是对哪些情况下光表现出粒子性、哪些情况下光表现出波动性不易理解.我用计算机模拟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屏幕上直观地显示出波动性和粒子性与光的频率和光子数的关系,对学生加深理解这个难点帮助很大,且教学效果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光的波粒二象性被发现之后,德布罗意由此得到启发,大胆地把这二象性推广到物质客体上去,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推导说明德布罗意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三者之间,并不满足机械波和电磁波等经典波所遵循的关系,其波长、频率也不具有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其原因是德布罗意波并非经典波的简单再现,波粒二象性所指的“粒子性”和“波动性”都是具有独特含义的。  相似文献   

10.
微观粒子具有二象性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早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在对二象性的理解上却存着很多的疑虑和矛盾。本文企望通过对人们一些思维误区的分析,来加深对微观粒子二象性的认识。1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假设及实验验证法国的物理学家德布罗依在仔细地研究了光的微粒性与波动性的发展史之后,注意到几何光学与经典质点力学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他认为:与光的波粒二象性类似,实物料子也应该具有二象性。为了更自然地理解微观粒子的不连续性,并且能把实物粒子与光的理论统一起来,德布罗依提出:与具有能量为E,动量为声的粒…  相似文献   

11.
<正>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困扰了科学界几百年,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于光是波或是粒子的解释存在相互不协调。直到20世纪20年代"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关于光本质问题的争论才告一段落。目前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被科学家普遍认可的观点,这一论断可以解释很多光的现象。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种物质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特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波粒二象性这么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早  相似文献   

12.
本主要讨论自由电子和光子的波粒二象性。首先指出平面波有两种相速,对实物粒子而言相速是无意义的,波包的群速度等于粒子的运动速度,虽然可以通过研究自由粒子的波包来了解波粒两方面的一些性质,从而对非实物粒子、微观粒子和经典粒子有个大致的因景,进而较直观地理解测不准关系,为透彻掌握量子理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慧萍 《考试周刊》2011,(62):169-171
本文以光的波粒二象性与量子光学理论和经典光学理论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对光电效应现象进行研究,阐明了光具有微粒性和波动性的波粒二象性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光本性的认识,始终存在着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两种学说相互妥协的结果.在解释一些现象如干涉和衍射时,人们就用波动说去解释,而对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就用微粒说去说明.这种既是微粒又是波的存在在观念上确实叫人们不容易接受,其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很好地把波动和微粒统一在一个模式下.本文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探讨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光子假设的成功,说明光子不但具有波动性同时也具有粒子性。对实物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来说,德布罗意认为也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张福林 《物理教师》2009,30(7):41-4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讲到“波粒二象性”时,一般都要指出,这里所讲的“波”不同于经典物理的波,所讲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物理的粒子.问题是,波粒二象性中所讲的“波与粒子”同经典物理中所讲的“波与粒子”的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存在,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麦克斯韦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光的电磁说,认为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由于光电效应黑体辐射、康普顿效应等现象的存在,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认为光是具有一定能量(E=hv)和动量(P=h/λ) 的粒子——光子。因此,光既表现出被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称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18.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17世纪初开始,至20世纪初以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惠更斯、胡克、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爱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所有的微观粒子是波还是粒子,你和我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个物质世界到底是波还是粒子?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本质?波粒二象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9.
光是电磁波,同时也是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光的波长较短时,其粒子性较为突出.能证实光的粒子性的实验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E=hv(v是光波的频率),  相似文献   

20.
物质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一个重要原理,它是物质波粒二象性的重要体现。数学上为完备的描述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往往借助于几率波及几率波包的概念。本文通过一些简单平面波叠加原理就可以简单明了的诠释测不准关系及波粒二象性的内在联系,加深人们对量子力学中粒子、波及测不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