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不平等”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向“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即便是在同一班级,也存在课堂学业指导的不平等,加重了学生入学时存在的差距,进而导致就读高中机会的不平等。课堂教学不平等导致的学生学业差距的加大、厌学情绪的出现、后继教育的不平等等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研究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不平等"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向"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即便是在同一班级,也存在课堂学业指导的不平等,加重了学生入学时存在的差距,进而导致就读高中机会的不平等.课堂教学不平等导致的学生学业差距的加大、厌学情绪的出现、后继教育的不平等等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研究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叶芬  卫光平 《湖北教育》2002,(20):15-22
我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有学者指出: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入学机会平等、接受教育条件平等、学习成功机会平等。就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情况来看,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和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儿童入学的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条件正在逐步趋于平等或基本上做到了平等。然而学习成功机会就因此而平等了吗?那倒不一定。这只是、或者说正是当前农村教育努力追寻的一个目标。在湖北省宜都市,记者看到了教育部门为受教育者享受学习成功机会平等的权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和“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天赋、家庭、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等。政府在创造教育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教育平等理念的僭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舶来的教育平等应用于当代中国并无价值,这是因为现在并不存在教育权利不平等的现象,教育权利平等已无须追求;教育机会(包括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则无实现的可能,学生背景差异的无法消除和教育的等级性的必然存在便决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余雅风 《早期教育》2006,(1):I0005-I0005
公平性表现为学校制度应能保障教育机会的平等性。由于人人享有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只有在实践中具体化为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如何保障教育机会平等就成了学校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历史造成的发展差距,而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因为在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如果国家为不同的受教育主体提供的差别保护带有歧视,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相似文献   

8.
徐平 《语文天地》2010,(10):57-58
“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拥有平等的自我发展机会”和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以说,语文课引进了活水。迎来了“春天”。平等地分享课堂时空,平等地参与学习,平等地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每个学习者不可被剥夺的基本学习权利。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公平问题,以将公平的精神植根于课堂,具体化为实践.以让每个学生真切地领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平等关怀。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通过分析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依据和现实依据,阐述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和非义务教育领域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应注重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不仅包括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而且应包括教育活动中的公平,当前,教育活动公平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课程设置的公平,教学活动的公平、教育评价的公平和教育环境的公平”等几个方面,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才能在实现受教育者获得机会和权利平等的同时,也获得成功机会的平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11):18-29
教育是国家大计,规定教育这一专属权力的是《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依照法律的规定,教育领域体现的应该是平等的权利:学生的权利平等、教师的待遇平等、不同性质办学主体之间办学权平等.但在现实中,同为学生、教师或者学校,其权利往往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有些像房地产领域中的“小产权”现象,明明是各项功能指标都一样的房产,却有着不同的待遇.我们借用“小产权”这个称谓,来指代教育领域中的权利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峰 《考试周刊》2013,(61):122
<正>在初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压力莫过于升学考试,只要一天不废除升学考试,应试的竞争难免扭曲教育的人本主义。目前,"教育自由"是"竞争的自由",所谓"教育权利"是参与竞争的权利,所谓"教育平等"是竞争机会的平等。在无法改变的现状面前,教师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适应社会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人类产生阶级社会以来,教育公平就一直现实地存在着并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公平即是公正、平等的意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其什么样的出身、属于哪个阶层,也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都平等。教育公平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就是高等教育公平。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而不应人为地限制和取消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当然,教育公平并非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也是一种将来获得高回报的教育。因此,缴费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共识。对于广大的受教育者而言,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平等的,而不应因为自己是乡村的学生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同别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已被《世界人权宣言》宣示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公民(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属于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应该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公民有在依照国家教育制度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就学的权利。因此,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总是和公民当时面临的具体就学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应当是指公民到教育机构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的情况或者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公民在相同的就学机会上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机会是社会赋予的权利,但如果教育机会仅仅是权利,那它还只是一种抽象的、难以实现的权利。本文首先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进行了多元分析,然后对政府在教育机会平等上定位的五个方面给予阐述,说明了政府行为对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问题在微观教育领域的反映,一般认为,公平的课堂教学意味着学生具有平等参与课堂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同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黄金星 《教师》2008,(2):40-4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过程平等。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倡导教育公平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前提。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阶层差别及性别歧视等,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是社会赋予的权利,但如果教育机会仅仅是权利,那它还只是一种抽象的、难以实现的权利。本文首先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进行了多元分析,然后对政府在教育机会平等上定位的五个方面给予阐述,说明了政府行为对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所谓成功的体验,指的是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几年来,我们在进行“快乐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观念 在“快乐教育”中,“爱”是前提。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实、严肃的问题:学生有可爱的,也有“不惹人爱”的,还有使人“讨厌”的。如何对待那些“不惹人爱的”,甚至使人“讨厌的学生”?这涉及到教师是否有一种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问题。 可爱的需要爱,“不可爱”的不可不爱。这是平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那些被认为“真拿他没办法”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