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行村民自治引起了村级权力主体之间以及它们与乡镇党委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新的体制下处理好乡、村关系的关键在于乡镇政府革新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关键在于村党支部怎样发挥自己的领导核心作用 ;处理好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出现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乡政与村治、村治机关与村民等一系列的矛盾。村民自治的家族化倾向也开始出现。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历史原因。也有村治机关自身的原因。从法律上界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乡政与村治的权力界限,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是消除这些矛盾,实现农村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在近现代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促进“乡政村治”格局的规范化运行,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发展农村教育、增强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等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村治——乡政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乡政村治,是治理乡村的活动。乡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和一定的集权性;村治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为后盾,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民主性。乡政、村治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活动,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都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就村治对乡政的作用而言,村治是乡政的基石。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的国家政权,都有着高度集权的烙印。即便是在这些集权政治之下,乡村政治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亲民”或“民治”的特征,在农村基层,朝廷一般不直接委派行政官员,而是在村民中物色“代表人物”充任村治头领。乡  相似文献   

5.
乡村组织制度从建国至今经历了三种变化:(乡)行政村体制、政社合一体制、村民自治(乡政村治)体制.村民自治是我国当前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进程中乡村关系矛盾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及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乡镇政府与民选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关系出现了种种失调现象,其根源在我国“压力型”的县乡行政体制,“两委”体制为表征的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矛盾凸现了我国现有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就是个敏感的问题,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强烈的上下级命令关系,行政化还很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存在、规范性制度供给的短缺、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等。要理顺乡村关系,具体要做到:其一,加强县以上各级政府对"乡政村治"制度实施的宏观调控;其二,规范乡镇政府的指导权,逐步实现"乡政村治"制度实施的程序化;其三,改革基层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构建社会化的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镇政权治理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政治转型,而政治转型成了中国大地催生市场的动力。村民自治的悄然兴起,表映了“市场、自由、民主”的定式,并冲击着农村社区原有的治理模式。“市场需要自由、自由需要民主”。乡政村治,乡镇政权在这场“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化中成了乡村治理模式变革的主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乡镇治理模式的变革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简要阐述经济转型政治转型的定律以及乡政村治的现状后,描述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勾勒了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粗线条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乡政村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行政权力与乡村社会权力开始分离,村民自治有了广阔的社会空间。村民自治的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其基本具有市民社会的一般特征。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村民委员会的市民社会属性将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制度确立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成为农村内部权力结构的核心,是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同时,由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权力来源和制度规范不同,村两委的矛盾表现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因此,明确村两委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职责范畴,科学合理地实现村党支部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定位是当务之急。广西百色市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工作机制中的重要性,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创新党服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建构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村庄选举后的"善治"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是推动村庄选举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选举后的治理绩效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理论上,选举为改善治理提供了极大可能性;现实中,选举改善治理的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村两委的矛盾与冲突是我国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主要表现有显性表现(不认同型、不支持型、公开抗争型)和隐性表现。就其原因来讲,主要是由于村党组织不能与时俱进,由村民自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尚不够成熟,与村两委相关的制度还不完善,乡镇政府和村民不适宜的行为选择。对此,应引起足够的人群对村民自治问题加以关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的基础。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永葆先进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各族群众满意,理性务实地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农村党员干部长效的激励机制,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坚持用"三级联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健全强化县乡党委具体领导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选聘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到农村党支部事村委会任职,是我国是我国政治制度下的一项重要改革尝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这项工作既缓解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运行,真正实现"就业"和"服务"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农村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政府如何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转变其职能,如何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如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行政生态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这两方面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一项指导性政策,与村民自治制度之间并无冲突,但国家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所做出的某些政治权利的承诺也应加以修正;大学生与村委会之间的代理或委托关系也应当加强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17.
论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组织作为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替代组织出现,立即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但是村民自治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乡镇政府的管理是基层党支部的直接领导机制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有些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从而引起村民委员会组织运作过程中难于避免的权力冲突,建立在农村党支部领导方式和职能转换基础上的“两委合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在大学生村官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主要发挥着引导、渗透、促进和巩固作用,也正是这些关键作用保证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稳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村庄治理结构是影响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村庄治理结构类型在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方式上有着显著性差异。稳定的权威结构是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应过程中的首要前提。中国农村社区公共权威结构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法理型社区权威结构的建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理顺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以及扩大村民参与是完善法理型社区权威结构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