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2.
遵命文学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神秘色彩,被鲁迅五次提出。本文意在贴近鲁迅先生本意,阐释其不同阶段不同心态下提出遵命文学的不同用意,以便深入理解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子超 《现代语文》2007,(8):103-104
韩石山先生在其书《老不读胡适,少不读鲁迅》中提出,教材中鲁迅作品不宜选入太多,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通过对其阐述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其所作的分析和鲁迅先生文章的解析,指出其所撰之文值得商榷的不妥当之处。  相似文献   

4.
从初中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此后无论是读高中、读大学,还是踏进社会这些年,一直没间断过对鲁迅先生的阅读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坐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恒不变的是心中那一份鲁迅情结,回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想说的是:读来读去,还是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读书经历就难免会流于肤浅。无论何时,先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鲁迅早已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作品是上世纪以来国人精神食粮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对鲁迅、鲁迅作品、鲁迅精神,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在其身后,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阐释的丰富性,正说明鲁迅的巨大魅力。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诞辰125周年的“纪念年”。我们又将集中读到很多纪念鲁迅的文字,目睹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而这些文章或活动只有将鲁迅先生放在一个人的位置上来纪念,才会真正有益于我们和后人。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没有写过相声,但鲁迅 先生匕首投枪式的讽刺与幽默是至 今无人能及的。近日偶翻鲁迅杂文 集,发现有两个时下非常流行的相声 段子其相似的内容,在鲁迅杂文中出 现过。比如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 了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集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创始人。其艺术美学思想博大精深,鲁迅先生关于继承东西美术传统的观点,今天看来也不失为真知灼见。如今,鲁迅先生的艺术美学思想,已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应该通过辩证的扬弃来吸收、发展它。  相似文献   

8.
结合鲁迅先生入选初中教材的文章特点和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本文受结构主义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有关理论的启发,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视为鲁迅小说整体进行系统考察,得出了民族灵魂不断建构的结论。文章结合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小说作品的实际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认为鲁迅小说民族灵魂的建构是受控于其思想发展水平的,是在鲁迅先生最终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时才得以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赞其师束长裕,王坚情鲁迅先生曾热情赞扬过自己的老师寿镜吾、章太炎、膝野严儿郎,也曾高度评价长期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曹植甫先生。寿镜吾是鲁迅在家乡绍兴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塾师。鲁迅充分肯定了他方正、质朴的品德和严格的教学态度。他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导刊》2007,(4):I0002-I0002
1972年,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南来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知用师生仰慕先生德才,希望耹听先生教诲并一睹大师风采,邀其来知用讲学,先生欣然应允。7月16日中午,鲁迅先生携夫人许广平前来,知用举校欢腾。鲁迅先生作了著名的《读书杂谈》演讲(后收入《而已集》)。  相似文献   

12.
曾与鲁迅并肩作战,曾留给我们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思考,林语堂先生是这么个幽默的智者。他的语言平和,哲性,娓娓道来中蕴涵了多少智慧。鲁迅与林语堂,好比天平的两端。一个激愤,尖利,呐喊声如雷灌耳;另一个则是静逸,沉着,令人思绪飞扬。他们对文学的态度甚有差异,语堂先生提倡“幽默”,反对新文坛人物的艰涩偏激性攻击,于是与鲁迅先生的唤醒酣睡之人的心态甚是相左了。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那种水深火热之境地,确实极其需要鲁迅先生这般的呐喊!有人提到,语堂先生离开中国是因为鲁迅对其的文字攻战,其实不然。鲁迅逝世后,语堂先生曾非常沉痛地…  相似文献   

13.
时人对鲁迅先生的研究多注重其杂文、小说、散文诸类,而鲁迅先生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奉献却是一片鲜有开发者的生荒。本文就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以翔实的材料论证了鲁迅先生如何热爱关心儿童文学,及其在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为当代儿童文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鲁迅研究中,研究者多注意到并积极宣扬了鲁迅先生的牺牲精神,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其强烈的复仇精神。其实,复仇与牺牲是鲁迅先生两个重要的精神侧面,这在其重要作品《野草》中鲜明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为在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决定对馆内珍藏的鲁迅先生的遗物——鲁迅先生的胸部X光玻璃片进行一次读片会,以正确诊断鲁迅先生的肺部病变. 上海著名医学专家、教授们根据鲁迅先生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五日拍摄的胸部X光片与有关医生的病情纪录,认为鲁迅先生患两侧慢性开放性肺结核,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属于中等程度,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后,孙伏园先生撰写了一挽联志哀,其联云: 踏《莽原》川《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什月》《噩梦》万众《访惶》。 此副挽联立意颇高,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内容博大精深。联中不但有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而且有鲁迅先生的《呐喊》、《仿惶》等文集。细评联语,这不是仅为表现鲁迅先生著作甚丰的简单罗列,而是撰写者巧意安排,匠心独运:一是表现鲁迅先生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丰功伟绩和战斗精神;二是表达了作者和民众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不仅如此,此…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相对独立,写法亦各有特色,但其内容步步加深,思想内涵联系紧密,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学时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地讲读,而应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在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之后,张承志选择散文这种更直白的方式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他在散文中坦承自己对鲁迅的景仰之情,鲁迅已经成为张承志的一个情结。《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是三篇直接写鲁迅的散文,对这几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其对鲁迅的认识发展脉络。从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张承志与鲁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思想大家,鲁迅先生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日,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在不同角度以各种方式延伸着.对于当代人来说,这种维度不仅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参量,更成为体验人生的必要准备.鲁迅先生推崇“拿来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或痕迹.观看电影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的“三大瘾”之一,这种持之以恒的偏好也因此形成了他作品的一些特性.因此,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考察其创作中电影化元素的呈现与流变,成为探究鲁迅小说真相的另一种可能.不仅如此,在“视听时代”来临的当今,对这类创作轨迹的追寻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我体认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形态。鲁迅先生笔下的很多经典人物都处在被读者围观和微观点评的处境,这和鲁迅先生的文风,站位,自己关于角色自我体认的认可度有很大关系。鲁迅先生并非真的不关注自我体认,他弃医从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就是对他笔下那些可怜人自我体认丧失的一种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