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参与公共事务而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民是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得以成长。学校要实现公民培养的目的,不只依靠公民教育课程的知识传授,更需要依靠公民生活的滋养。只有过一种公共生活,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公民。以公共生活的特性衡量和审视学校生活,学校不仅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而且因学校公共性的阙如,更具有成为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学校公共生活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照搬,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学校公共生活是一种"准公共生活",是一种以培育学生公共性为目标的"教育公共生活",是师生自觉建构的"好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民营化与教育的准市场制度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教育民营化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民营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之一。教育领域中的市场机制应该是一种准市场制度环境,其特征是追求公共教育供给者的多样化,在教育领域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并保持政府对教育准市场的有力规制。教育的准市场制度环境下,保障教育的公益性需要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余雅风 《教育学报》2007,3(4):39-44,68
教育民营化的实质是在公共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整体上减少政府的介入程度,改变政府的介入方式,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共教育的垄断,形成一种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共同提供的,多样化、高效率的公共教育供给机制。它与教育的公共性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为保证教育公共性的实现,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各个层面规范教育民营化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明确政府在民营化中的义务与责任,以使教育民营化过程有利于教育公共性的实现,从而为教育民营化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加快了教育与宗教分离的脚步,推动教育体制向更高层次变化一—教育国家化,从以志愿者个人和团体为主体兴办的教育,向国家干预公共教育事业和法定公共教育体制转变[]。学校由国家管理,教育与宗教分离,为国家育人,加强了国家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校发展。这方面,英国、法国、德国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特许学校是美国公立学校重建运动中的一种新形式,它运用市场化、民营化机制对公共教育系统进行体制性重建,1992年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许学校在办学经费、规模、分类和立法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尤其在运营机制方面体现出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的专著《走向公共教育:教育民营化的超越》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放权、择校、收费、自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育民营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面又备受争议的现象之一。该书对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以及公办教育民营化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通过研究,作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民营化的背景及其限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民营化风靡英美,短暂的20多年后又传遍了全球。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有限政府理论为教育民营化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教育危机的现状直接催生了教育民营化。民营化不等同于完全市场化,教育民营化必须保持适当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启民营化改革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问题一直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民营化这一过程,即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运动这一过程。本书关注的则是民营化之后的公共服务如果不能满足公众需求该怎么办的问题,故其探讨的是政府回购公共服务问题,即公共服务由私营部门返回公共部门的过程。本书特色鲜明,一是选题新颖,为深化民营化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视野开阔,为全面认识民营化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窗口,三是前瞻性思维,为政府购买服务风险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能否营利的问题 ,实质上是教育服务能否由营利性机构提供 ,教育生产能否由营利性机构组织的问题。一、教育领域可以存在营利性教育机构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效用的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效用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 ,具有共同受益的特点 ;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 ,当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 ,其边际成本为零。萨缪尔森把公共品定义为一个人消费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即不具有排他性。对教育服务来说 ,为额外的一个人服务的成本非常高 ,排除人们使用也比较容易 ,因而不是纯公共物品。① 教育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  相似文献   

11.
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世界性的政府改革正导致公共教育体制的重构,政府的教育职能在这场变革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科层体制,被逐步打破,学校、市场和政府正在构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市场化、民营化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公共教育体制重构中的共同特点,择校、竞争、学校自主权和凭单制构成了改革的几项主要的政策思路。在我国,近年来在公立学校改革的实践中集中地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市场化、民营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把公共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这些改革已经给学校的运行带来了一些初步的变化。改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正在导致出现一系列经济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分配的社会公平问题。深入理解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复杂性,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分配的复杂关系,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的公共教育体制在过去20年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动因来自于人们对教育的更平等、更普及、高质量、高标准的追求,来自于人们对公共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不满。各国的教育改革普遍把矛头指向了由政府包下来的、通过纳税人的税负来维持的庞大教育机器,因此公共教育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多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市场化、民营化这种专门化的形式,来打破不必要的政府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最终改善公共教育的绩效。因此可以说,推行市场化、民营化是促进公共教育体制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改革思路,用一个商业术语来说,就是教育必须更具备“生产力”。极其相似的教育改革同时出现在许多国家,并且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公共教育体制的政府垄断上,制定了一系列用市场化、民营化的方式改造公共教育体制的教育政策,试图重构政府、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理解为是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教育改革更多地面对的是一些共同性问题,国别差异从未有过的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一、基于社会及教育变革大背景下的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公立高校民营化与产权多元化、分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高等学校改制不是私有化,而是民营化。民营化是指公立高校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产权的重新配置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产权多元化、分散化是公立高校实现民营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共教育服务是在公共政策的规范指导下,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共识,为满足公民需求和共同利益,由政府、市场、个人等多个主体共同提供的、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既包括立足学校的公共教育服务,又包括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服务;既包括公共教育产品服务,又包括部分非公共教育产品服务;既包括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又包括特殊公共教育服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由主体—对象、内容—标准、机制—平台、市场—社会、政策—保障等要素构成,由此可形成政府指令型、学校主导型、市场运作型等多种结构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公共教育服务需要不断整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教育民营化的凸显及对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民营化风靡英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便传遍了全球。教育民营化是通过竞争来打破政府对教育供给和生产的垄断地位,达到满足公众对不同品质教育的需求,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有限政府理论为教育民营化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教育危机的现状直接催生了教育民营化。民营化不等同于市场化,教育民营化必须保持适当的限度。在教育民营化中,必须对政府、教育组织和教育市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从背景话边界--理解教育民营化发展边界的一种可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华 《教育科学》2004,20(1):8-12
教育民营化的边界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严重影响人们对教育民营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教育民营化产生的国际大背景出发来探索其边界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教育民营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但它不是教育的唯一选择,同时随着制度设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多可能的优质高效的民营化的教育形式将会出现,教育民营化发展的边界也将逐步拓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引导读者关注创造大众利益的"公共(public)"一词,及与之相对应的、仅为个人谋利的"私人(private)"一词[1]。笔者将从三个南美洲国家——秘鲁、巴西和阿根廷——入手,追寻其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及由私人教育到公共教育的时间转变。尽管这个主题已被研究多次,但本人依旧希望该文能将以上信息清晰地呈现给对此感兴趣的中国读者,使其对这三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公共教育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呼唤     
学校竞争悄然展开。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时兴的口号。一些学校竞相采取各种办法力求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有的学校借助经济管理模式,制定了详尽的管理目标和相应的措施及办法,稍有违反动辄扣分、警告,甚至罚款。然而,各类事件依然层出个穷。看来,有时候、有些事不是单凭严厉的惩罚就能奏效的,而惩罚一旦失去权威,其软弱如同无物。听到过这样—个故事颇受启发。城市近郊有一座水库,是该城市的水源地。周围草木茂盛,环境清幽,隔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忙碌。夏季,城里人想摆脱一身的紧张和疲惫,常常一群一伙地来到这里休闲。这泓碧水,自…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