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准确地体现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有关部门做好区域规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突变理论构建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75%的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处于Ⅱ级、较高水平或Ⅰ级、很高水平.由此得出结论: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研究区各个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水力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即应用USLE方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侵蚀量和潜在侵蚀量分别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保持功能为乔灌混交林(11731.364t/km^2.a)〉人工牧草(11641.637t/km^2.a)〉灌木(11331.044t/km^2.a)〉林地(11296.534t/km^2.a)〉荒草地(9709.049t/km^2.a);进一步运用SPSS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方程式为:Y=5773.04—1262.4Lnx。  相似文献   

3.
贺红 《地理教育》2013,(Z1):128-128
<正>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石漠化作为新课题,首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写到"十五"计划纲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作用及间伐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林下植被在立地指示、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间伐对林下植物养分、地力恢复、植被生物量、密度、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关于林下植被作用和抚育间伐方面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被恢复与重建隶属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范畴,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植被改造的技术支撑,还需要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上文化与社会的支持。文章明确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内涵,确立了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框架内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以沈溪新城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例,分别从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阐述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崔丽霞  王蕾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6):48-50,60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研究气候、水温、生态、农业等领域的重要参数。遥感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较大区域的地表信息,因此使用遥感技术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提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015年8月15日获取的唐山市中北部地区Landsat 8影像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植被归一化指数和反演地表温度,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得到该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可对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土壤含水量信息的提取,由此也扩充了Landsat 8影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陈军  周青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6
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是阻碍农业进步的障碍之一,它使农业资源日益枯竭,农业可持续发展失去生态基础。本文从土壤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壤荒漠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概况与特征,提出恢复植被、使用绿色农药减少建设侵占耕地是遏止中国农业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需开展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其重点在于退地还水,扩大湿地面积;增加物种的组成和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充分利用地表径流循环,维持湿地水分的涵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 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相似文献   

10.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和生态恢复的监测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并从不同植被恢复的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D.minor(McClure) Chia et H.L.Fung)、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P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种或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其他相关的土壤肥力测试指标也较高,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以及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从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对不同植被恢复调查样地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以及土壤呼吸在不同植被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大小排序为:乔灌混交林青檀任豆青冈侧柏阴香青檀+鞍叶羊蹄甲剑麻枫香湿地松吊丝竹湿地松+桉树桉树光板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也呈现缓慢增加,但土壤微生物量磷却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出现先升后降现象;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含氮量、脲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以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植物为优势种的样地,其土壤微生物量明显大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和桉树为优势种的样地。因此,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控制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密布,因此,依据小流域侵蚀规律,综合系统地配置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并重,可使黄土高原地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小流域治理的推广,该在分析黄土高原小流域特征和土壤侵蚀规律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思想体系的发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灾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文章通过大量的数据 ,阐述了我国因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及水土流失和荒漠的加剧而造成的生态灾难 ,也概述了我国为防止生态灾难而做的战略性的生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4.
以Landsat8OLI/TIRS遥感影像和DE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以福建三明境内的莆炎高速公路YA12标段两侧1000m路域范围为研究区域,对南方红壤丘陵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应实际需要,基于遥感影像采集不同等级的样本点,确定植被、土壤、湿度、温度指数、高程、坡度作为路域生态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构建路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总精度为83.33%,Kappa系数为0.79)。结果表明,研究路域的微度、轻度脆弱区占总面积的84.90%,说明该路域生态脆弱性程度较低,公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而中度、重度、极度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5%,需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环境保护,及时进行建设后生态再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以GIS软件为平台,采用特尔菲法,通过对长汀县根溪河流域的高程图、坡度图、崩岗图与水土流失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求取出各因子与流域生态修复区域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可自然生态修复区域和不可自然生态修复区域分别主要集中在根溪河流域的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面积分别为21214 800m~2,1 435 275m~2.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划方案的优劣又是其工程效益发挥与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小河沟淤地坝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该流域建设方案,使其有效改善该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麻城山丘区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灾害频发。一段时间内,人们不合理地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境内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失去植被的庇护,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洪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加大,加重了洪水灾害。二十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在流域内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截、灌、蓄、排优化配置,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防范减灾效益显著。事实证明,水土保持工作是山丘区防治洪水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土壤侵蚀敏感性、喀斯特石漠化敏感性、植被敏感性3个评价指标层面共计14个评价因子,作为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分析各评价指标层的主因子,对毕节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进而揭示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地域分异特点,明确区域环境问题的主导因子和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