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内部社会资本作为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本形式之一,是大学内部高效治理和永葆活力的根源所在.积聚和运营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减少大学内部治理成本、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和促进大学内部协同创新.但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由于制度供给不足、权力关系失范、利益整合不畅以及存在信任危机等因素,阻碍了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积聚.针对这些主要的障碍因素,应从完善制度供给、协调权力冲突、调整利益关系、培育内部信任、承载网络责任等维度,设计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培育路径,促进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的积聚,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所提出的“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的发展战略,从组织联盟概念的辨析出发,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系统梳理了电大历史上已有的外部支持体系运行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在高校联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中,与其他高校联盟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构建的特点与优势所在,探究联盟的组织模式和核心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结构变革中外部支持体系的运作建议。期望通过上述研究。从“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理论体系架构及实现途径上,做出有益探索,对高校发展的外部支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大学治理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厘清大学与外部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确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承袭了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难题,又面一临着定位问题、法律地位及自主权问题和体系衔接问题三大治理困境。因此,推进开放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开放大学治理路径的必然选择。开放大学通过建立外部法人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开放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制定大学章程,整合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的层面审视大学课程秩序,其构成要素也不一样。在大学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有外部秩序与内部秩序;在大学课程组织方式层面,有集合秩序与整合秩序;在大学课程实践类型层面,有教学秩序与研究秩序。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是我国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升格职业大学有效治理面临定位新、基础弱、易漂移的挑战。理念层面,新升格职业大学应树立层次要求与类型特征相融的目标,打造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促的格局,权力分配坚持自治性与开放性并存,建构多维度制度要素互补的组织场域。实践层面,外部治理注重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同行联盟、合作企业及社会文化共治互动,内部治理注重决策机制、基层组织及师资队伍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高度异质化的组织,权力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大学组织在冲突中不断分化与进化。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视角来看,大学组织的和谐发展需要构建完整而系统的社会整合机制,通过系统的沟通,以自我整合的方式实现大学组织自身的良性运行,同时,以政府整合、市场整合和文化整合等多种方式实现大学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组织平衡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组织内部、外部的平衡,关系到一个组织成员的协作态度和管理权限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存续和发展。本文就这些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型组织的一种重要形态,研究其社会资本集聚效应及其实现,不仅仅对高校本身,而且对于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明确高校社会资本集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社会资本集聚的内部效应、外部效应及负效应。集聚效应的产生使高校组织的效率获得极大提高,通过建立生成机制、优化集聚结构、培育根植机制的途径,建立现代高校社会资本,以此焕发新型高校社会组织的新价值,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组织整合的文化视角扫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伯顿·克拉克认为 ,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 ,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 :结构性的整合与规范性的整合 ,结构性的整合主要通过组织中人们或者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 ,规范性的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后者即为组织文化的整合。1作为松散结合的系统 ,大学内部各种价值取向并存、不同符合系统 (高度分化的学科和专业 )的差异和学术代沟的存在 ,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内在的一致性。然而 ,大学似乎从来没有因为内部的激烈冲突而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这一现象是独特的 ,它表明 :在大学组织内部必定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机制与社会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与调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高校组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内部权力关系、群体(成员)关系、功能任务、管理方式等也因社会的变革出现了许多冲突.对高校的组织冲突要实行系统管理,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创造高校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层面上通过整合利益、自身调节、完善冲突管理体系等措施,实现有效的冲突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学联盟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TU9以保证德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领先地位、提升德国国际竞争力为使命,以推动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战略目标。TU9通过强化声誉效应、异质资源、合作基础的内部优势,利用国际流动壁垒消除、国家战略支持外部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质量保障战略。借鉴德国经验,明晰战略目标以打造理念共同体、立足战略环境以实现特色发展、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以推进联盟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一流工程教育联盟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组织结构的同质化现象在我国大学比较普遍.我国公立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表现为外部同质化和内部同质化两个主要特征.导致我国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的创生环境、发展环境、模仿性趋同力量、组织设置的路径依赖性以及办学自主权的缺失等方面.解决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问题,一是需要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组织设计;二是针对大学组织特色实现内部组织的个性化设置;三是适应大学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形式.此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增强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的自我优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学质量内外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宾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质量保障的外部机制包括接受美国高等学校认证和全美大学排名 ,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包括秩序井然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的教师管理和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系统的内部教学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战略联盟是将企业战略联盟运用到大学管理中,通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建立的一种松散型合作组织。作者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大学战略联盟的理念、管理形式、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和社会变革激荡的时代。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这段时期欧洲传统大学日趋走向没落。就其外部网络关系而言,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边缘化和国际化消解;就其内部网络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管理僵化和内部关系激化;就其非正式制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大学遭遇意识形态的冲撞与纷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以及习俗惯例变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女性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中的重要战略资源。显失公平,是目前人才状况凸显的问题,其主要是由女性资本欠缺、回报欠缺和制度场域中的组织所共享的偏见等因素所导致。优化社会性别意识文化,优化性别网络资本,整合同质性与异质性社会资本,能优化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的社会资本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社会资本是大学组织通过长期交往、互惠合作、良性互动构建的一系列网络关系.加速大学社会资本积聚,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大学竞争实力,实现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整合是高等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其在经历了内部整合向外部整合延伸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不仅取决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也是教育自身逻辑的使然。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实施阶段性的合作计划以及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盟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资本:中小学校可开发的办学资本 资本有三种基本形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教育领域里,这三种资本形式同样存在。学校社会资本指的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合法的前提下,与内部、外部各种组织或个人在长期交往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这些关系网络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它是区别于学校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本,是办学的基本的资本形式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资本在对智力资本的支持、对智力资本替代与转移特性的影响、对智力资本开发过程的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一方面通过与智力资本的有效互动提高智力资本的应用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与智力资本的整合,对企业创新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实现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整合应成为智力资本管理的基础,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智力资本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