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川南五市物流业发展均衡状态明显,区域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为此,建议以川南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积极改善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打造以自贡为核心的区域商贸、金融中心和以宜宾为核心的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建立区域级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编制川南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川南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正随着中国的崛起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语言。国家面向中亚地区汉语教育与推广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中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亚学生加入到汉语学习的行列中来。中亚来华留学生人数激增。新疆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成为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亮点。文章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新疆的"区域软实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并以留学生教育合作为契机,塑造新疆的区域形象,提升新疆的"区域软实力",以进一步拓展新疆与中亚之间教育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疆与中亚国家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样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区域旅游合作是打造"中亚经济圈"的战略之一。新疆与中亚各国发展旅游合作具有诸多优势,应该从新疆与中亚的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资源互补、客源互动和产业联动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要素,从而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互补性发展,提升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并存与互动的新型平台,需要高等教育跨区域发展的回应。中国西北五省区和中亚五国在地缘关系、民族关系、历史文化方面具备成为共同教育空间的条件,在高等教育的跨区域合作发展上有着共同的诉求,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其重点应放在共同教育空间域中的国际化教育意识提升、有效合作平台建设及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通过高等教育的跨区域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相互理解和文化包容。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和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回顾了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现状,指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展望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这一进程将会加速并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中亚五国是我国西部近邻,部分区域的教育发展曾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历经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曲折发展,“共同教育空间”成为中亚教育改革发展的区域动力。其机制及对各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我国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及“中亚教育经济圈”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该地区的民族迁徙,民族杂居情况十分普遍。苏联的建立,为中亚五个民族共和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24年,苏联在中亚地区进行了民族划界工作,至1936年,中亚五个国家相继以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中亚民族划界和民族共和国建立是按照联盟中央指令进行的,并不是根据中亚各民族自然分布和民族集中居住区域划分,实际上带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亚五国是我国西部近邻,在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部分区域的教育发展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历经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转型的曲折前进,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亚教育又呈现出新的改革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趋势,中国与中亚国家近年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各自形成了本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但都处于经验积累和探索阶段,都以周边为主,并有双方共同参与的区域组织,为中亚区域经济舍作提供了更多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对促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外高加索三国,是“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线的必经区域,已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沿线国家。在双边经贸合作的带动下,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开展跨境高等教育合作,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能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不同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氛围。当前,中国与外高加索三国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缺少高水平大学的参与,合作办学缺乏规模化和层次性,办学质量水平较低,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合作的层次水平,培养各类国际化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亚安全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外交战略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战略。在中国的周边,中亚是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都面临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和中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与中亚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繁荣与稳定,有助于形成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法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法治"壁垒"主要是:法制不健全、执法不规范,贸易和投资壁垒、发展环境较差、企业税负较重、外国劳动力准入受限制、中国企业与员工面临人身与财产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应重视加强中亚国家经贸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加强双边或多边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沟通,积极提升为经贸合作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积极完善争端协调与规范机制;重视对国际经贸合作相关法律协调机制的效果分析,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方式方法,科学规范经贸合作行为,积极推进保护境外中国企业与员工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工作走法治化之路,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国内外背景。中俄在"一带一盟"框架下的"五通"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和进展,这都缘于双方内在的刚需和外在的环境压力,其中内部因素越来越重要。当然,"五通"合作也存在双方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和互信程度的不足等问题。要保证中俄"五通"合作的长效机制化和可持续性,可在"两个框架"下建设中俄"五个共同体",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底,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在美国陷入困境的同时,欧洲国家也深陷债务危机,在全球经济寻求复苏而乏力的形势下,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却让世界瞩目,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而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阐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从双边贸易额、贸易地位以及贸易商品结构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从中找出中国与东盟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促进能源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我国一次能源严重供不应求现状的分析,利用要素禀赋理论说明能源贸易合作的重要性。金融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促进要落到实处,就要依托现存的与未来的金融渠道,推动“一带一路”的沿线相关国家及其能源产业合作,进而促进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地区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边境贸易经济合作区。对中国企业来说,在看到中亚市场蕴含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巨大的消费品市场的同时,对这一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对策思考,以提高中国企业在中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中心是都市圈外向型经济自发演化和发展政策引致的制度变迁的综合产物。当前,郑州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与其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相匹配。河南自贸区升级需要提升金融开放水平,郑欧铁路与口岸经济发展需要获得国际金融支持,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需要调整金融合作的方向。国际金融成为郑州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基于国际贸易市场自发演化而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同,郑州应围绕国际金融要素,促进其耦合作用,并形成中原地区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关键着力点:一是开放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相互促进,二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相互促进,三是城市竞争与城市协同的相互促进,四是外商投资环境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相互促进。在政策体系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各项经济要素之间产生耦合作用,得以强化社会经济系统的鲁棒性,并补足薄弱环节与短板。  相似文献   

19.
教育合作是国家间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与中亚国家间的教育合作,建设区域性教育共同体,独立后俄罗斯经历了重返中亚、恢复传统影响力、实质性加强区域合作以及谋求深度融合等政策演变阶段。在强化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过程中,俄罗斯主要采取了对外选派教师与加强教师间交流、构建教学平台与提供多种资源、设立分校与联合办学、提供资助与留学便利、推动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改革等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政策配套为前提的统筹规划机制、以俄语传播为媒介的动力助推机制、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的政策落实机制、以多边组织为依托的平台支撑机制、以自身建设为基础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目前实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着校企合作开展困难、合作程度不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难的问题,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