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前段时间参加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数学优质课竞赛,我把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页例1的"手机消费"定为教学内容。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这节课的价值仅仅是掌握计算的方法吗?在这方法的背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呢?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让孩子们分享呢?让孩子们用  相似文献   

2.
“简单明了教数学”,我很欣赏评课老师说的这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这次参赛的教师都非常注意了这点。特别是“解决问题”一课,教师把生活中“旅游”一事当作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准备食品,最后解决租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活动,使学生不但学会了连乘方法,而且通过合作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吴晓丽 《广西教育》2014,(28):50-50
正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来自柳南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执教一节复习课: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第一位教师开课直奔主题,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整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平面图形,主要由"说图形""描周长和涂面积""说周长和面积公式"几个教学环节构成;第二步,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在"生说师板书"的几个平面图形上标出数字,让学生自行计算。这种教法,应是我们多数教师上复习课的惯用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回顾"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第二位教师走上讲台,提笔在黑板上绘出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然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29):63-6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授受式讲课仍占主导,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独立思考钻研的机会很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类似于教师"说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引入了学生"说题"这一教学活动,旨在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学生"说题"活动的意义,学生说题的步骤,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眼里,计算课总是和"枯燥"、"练习"联系在一起。所以,尽管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我们都很难找到计算课的踪影;也正因为如此,学生普遍不喜欢上计算课,不喜欢毫无生气的计算题。那么如何上好计算课呢?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根据不同计算课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的能力是数学思考中的一个方面,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5以内的加法"一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5以内的加法"一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浇花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看、摆摆、算算等活动,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其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4):63-64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培养解决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课标中的基本要求,更是小学数学教改潮流所趋。本文就结合对学生解决问题困难处分析,结合错例、课例,来粗浅谈一谈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些策略,以便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做到前后衔接。  相似文献   

10.
算“24”点     
【教学内容】算"24"点。【教材分析】这次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玩扑克牌来提高学习能力的数学活动。学生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点数,选择运算方法,算出得数是24。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就是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葛梅 《成才之路》2012,(17):44-44
在课前预习环节、课上教学环节以及课后作业环节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能够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万兆荣 《广西教育》2013,(9):70-70,82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一、数形结合,展露"1"【片段一】师:你能猜出"34%+%16"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说题"教学就是通过分析数学题目,说如何解题、说解题的作用、说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说解析题目的方法和策略、说技巧和数学思想,在展现学生自己已有的数学理论功底和多题目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说题"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关键处、找出思维关卡,提炼数学思维方法,揭示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分析“乘车”这一课是新世纪《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在前两节课刚学过百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因此,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主要是两位数的加减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把解决问题与学习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节课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于这个情境,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在上学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学生算过“7+2-3”,当时只要求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从"一件商品先降价20%,再涨价20%"这个情境出发,先后四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深入,提问的意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小学高段数学,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上。因此,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全面提升数学实力。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题上存在困难。因而,本文对"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瓶颈。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说得明白,等于解决了一半。"学生课堂中的提问,是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追问,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我们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将学生不经意间创作出的"经典语录"灵活地运用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简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说的训练是很忽视的,怎样让学生愿意说,善于说,乐于说,让思维课上有自己独特的数学语言,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计背景:数学练习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课型。练习课既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如果一味地重复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感觉单调、枯燥,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例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设计,由浅入深,真正实现练习课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