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与大学关系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核心问题。二者的关系模式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有效性。政府与大学互动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价值、权力和契约:权力分配是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核心,价值观是权力分配的潜在影响因素,而契约则是规范权力的有效途径。三大要素通过自身张力区分和联系政府与大学系统,形成了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和契约张力,体现了政府与大学相互联结和制约、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保持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价值、权力和契约三种张力的各自调节和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的引进,需要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走本土化创新的道路。结构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因素,是构建大学治理"中国模式"的逻辑主线。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受三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影响,即权力结构、组织结构与价值结构。在实践中,权力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我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策略。大学内部权力有效运作依赖于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大学"内部人"以及组织行为的互动与共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价值是大学治理"本土化"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大学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大学治理依据治理主体、内容、方式等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围绕着大学办学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办学的权力、经费的筹措与分配、大学章程及规则的制定、大学的人事权力等形成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之间的关系,其关系的实质是大学治理权的分配和大学治理范围的划分。大学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关系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即间接影响的结构与直接控制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整大学治理结构成为不少国家大学改革的重要领域,大学治理结构以及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的调整方向、内容、方式等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李硕豪 《高教探索》2007,4(2):24-27
权力和权力冲突是大学组织政治的本质。大学组织政治行为主要表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权力冲突、防御行为等。引发大学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权力需要、控制点、管理者的管理作风等个体因素;有大学组织的模糊性、信任度、竞争程度、绩效评估和分配体系、组织文化等组织因素。要通过坚持大学学术性属性、减少管理模糊性等原则管理大学组织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5.
取消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是高校去行政化、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要之举。在改革过程中,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需要采取辩证、系统的方法,协调好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关系。这是由大学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也是由二级学院在大学组织结构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优化大学治理结构,提升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理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从传统的"管理"走上"治理"的过程,其实是响应国家治国方针的重要转型策略,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是决策权力的分配,它分为系统层、大学层以及基层学术组织三个方面的治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方式需要解决十个问题,分别是政校分开、社会问责、学校开办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大学董事会、大学校长选取机制、学术权力、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基层学术组织、大学章程建设。最后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5A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5A学生比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5A学生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国情占据了主导因素,而经济发展则影响甚微。同时5A学生比例的变化对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SPSS16预测未来10年世界各国5A学生的比例情况,在研究分析5A学生比例指标基础上,也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供以下重要启示:应建立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适当增加高等教育层次和各层次教育机构数量构建多样化教育体系,优先发展5B类学生教育,重视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组织具有不同于企业组织的任务、目标、权力分配和层次体系等特点,因此,大学管理者只有掌握大学组织变革的特征及其策略,使大学组织加速变革更好地发挥多重功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二元权力结构1.大学中复杂的权力关系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权力是构成一个组织最基本的要素。大学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同样存在权力现象和权力关系。由于大学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大学中的权力现象和权力关系就较一般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略析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是校内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格局、联系的方式以及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方式.尽管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但都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系统特征.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内,普遍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类最为主要的权力体系,不同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架构产生了不同的权力结构模式.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视角分析比利时弗莱芒大区高等教育治理权的特点,充分考量组织的治理结构、治理逻辑中的社会约责、治理结构下的组织过程以及相关活动。研究认为,弗莱芒大区的高等教育治理呈现出政府放权力度大、法律治理、精英治理等特点。具体来说,制度设计与财权的掌控是弗莱芒大区政府调控高等教育宏观治理的主要手段;鉴于弗莱芒大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大学内部具有界限明确的社会约责,大区政府无法强制干预大学的内部治理;而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精致的官僚机器、精英教师是大学内部组织活动的主要力量。据此,本文在高等教育治理权的一般来源、组织与分配逻辑方面获得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是大学外部治理结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为案例,用权威—目的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从权力视野来分析南科大现有的外部治理结构对学校发展的制约,指出话语权的缺失是南科大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政府部门向大学的分权重建大学的话语权,通过分权提高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话语权,从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治理走向分权的市场模式的治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权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权力组织,存在着复杂的权力现象和权力关系。新的权力理论——权力—目的理论认为,"目的"是外化权力的本质内核,是各种权力要素外化作用形成的某种权力格局的内在规定要素。大学的权力是在与政府、市场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学处于三角形的任一位置都是大学与其他要素"牵拉"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大学的自治程度。大学的自治程度高,则权力大,反之,则权力小。而自治与大学的目的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如缺乏一个自由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独立、自主、自由的内部学术氛围,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内外部权力结构的失衡。从管理学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高校管理上的错位,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外部压力;同时,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现象,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权力结构得到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治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治理的关键是处理不同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学法令的缺位、政府的超级博弈地位、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权力不同的性质导致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大核心权力之间矛盾产生是主要成因。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大学法令、引入公司治理模式、配置学术权力主导的权力结构、建立柔性化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等路径,以构建高校柔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分配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大学行政权力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复合性和弹性。我国大学主要实行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无论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还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分配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大学行政权力分配改革的策略是:寻找行政力量与市场调节的平衡点,行政权力的行使要法制化与规范化,行政权力结构可适当分散并采取弹性控制,校长的管理方式与选任机制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基于权力角度的分析遭遇到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忽视了“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应当立足于政府与大学问互利的交换关系,而非对立的权力关系。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领域的交换的思想,构建政府与大学问三类交换关系模型,由此表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在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单方垄断走向政府、大学、社会共同参与的平等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与自然人等行动者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参与,是政府与大学间权力结构与交换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则是这一变革过程的主导者与竞争格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是推进公立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权力结构关系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必然会遭遇"官本位"行政文化、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内部行政化管理惯性、既得利益集团及高等教育政策治理思维等各种阻力,但其也具有政府治理方式转型、高等教育治理发展趋向、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国家战略、师生内在需要等基本动力支持。当前,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阻力大于动力,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应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通过重塑大学精神、破除政府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内部权力配置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推进高校教育法治等基本策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要素框架,将其分为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等诸多要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市场动力和社会公众参与不断增强的特征,但依然存在动力要素作用发挥力度不均衡、动力要素交互障碍和作用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动力传导机制、完善动力要素的协调机制等来破除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