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科课程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危机,这主要体现在行动体系对学科体系解构与模块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拒斥.行动体系课程话语强调应当以典型的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内容,认为行动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学科体系的解构;而模块课程则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设计相应的模块来培养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不再遵守学科逻辑.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的相互对立,职业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拒斥本身意味着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论危机.行动体系与模块课程并不是两种恰当的言说,它们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科课程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危机,这主要体现在行动体系对学科体系解构与模块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拒斥.行动体系课程话语强调应当以典型的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内容,认为行动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学科体系的解构;而模块课程则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设计相应的模块来培养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不再遵守学科逻辑.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的相互对立,职业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拒斥本身意味着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论危机.行动体系与模块课程并不是两种恰当的言说,它们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不仅应当以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为导向,还需考虑到促进未来技术工人主动参与设计工作世界的能力。在此框架下,课程内容的开发需要体现技术工人的专业性,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和技术,符合逻辑地组织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4.
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和活动两种逻辑,职业教育课程逻辑体现学科逻辑解构和活动逻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围绕活动组织学习经验合乎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应遵循课程目标强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专业课程为主体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用茅以升提出的“习而学”工程教育制度来指导组织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建设是当前的合理选择。这一技术教育思想符合课程设计逻辑,其课程结构遵从认识规律,并能依据工作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启示在于:应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实践与理论之间应当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课程按照先实践后理论的顺序展开,在熟练掌握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教育必须跳出“学科本位”,不能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 所谓课程模式实际上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即课程模式是在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特定组合方式。其中,课程观是课程模式的“纲”。 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教学特别注重学科体系及其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的争论经历了从“数量”到“逻辑”两个阶段。尽管在学术领域实践话语占据了主导,在实践领域却是学科话语占据着主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阶段。职业教育课程从学科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换,实际上意味着思考课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效度。从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加和量变、部分质变和创新优化三个阶段,逐渐脱离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经过主题导向课程模式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课程范式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理念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课程内容从间接知识主导转向直接知识主导;课程焦点从面向部分职业素质转向面向完整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课程实施从被动授受转向主动建构;课程学习从定在转向泛在;课程评价从知识记忆转向技能应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本质在于数字化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课程建设理念“唯技术论”,遮蔽“人的存在”;课程内容被“标准化”,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实施“技术主导”,降低“教学质量”;课程知识碎片化,淡化“能力逻辑”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手段、课程形式等维度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应坚持优先发展的理念,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助推经验课程延展;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课程的质量;加快数智化教室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生态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学生容易地接受这一序列。因此,课程序化的教育学思考强调的是有生命的“机体”(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机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建筑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际上,“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语文课程内容应根据职业能力培养或岗位需要进行选择和组织。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从以模块设置进行课程内容组织、以项目建设进行课程内容组织、以“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内容组织等三个方面,来探讨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组织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师职业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工作压力大,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以及当今离职教育大环境,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首先需要社会各界改变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其次,要改变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从工作组织到课程组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组织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已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次课程改革尤其突出组织理念,要求把课程组织的突破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依据工作组织进行课程组织设计.它不仅有实践的必要性,而且有现实的可行性.其设计过程包含三大环节,即依据任务组织进行课程体系的组织设计,依据活动组织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依据情境组织进行课程情境的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14.
“五年一贯制”课程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合理设置课程应包括工作逻辑、知行一体和实践先行三个基本原则。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科结构存在弊端、理论与实践缺乏整合性、个性化培养薄弱、课堂内容选择与培养目标有偏差以及知识组织层次错位。改革思路是转向实践带动理论的课程思维、重构工作任务课程结构、增设知行一体化课程及调整课堂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源头,秉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原则,通过挖掘我国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桎梏与藩篱,聚焦现实问题,在发达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举措进行思考,提出从工作任务出发,统合课程要素;整合课程标准,进行系统化设计;规范课程评价,变主观评测为量化评价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课程特色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本文认为,高职课程至少要有课程目标的职业定向性、课程内容的应用技术性、课程组织的实践性、课程实施中产教结合的高层次等特征,并介绍了几种合乎这些要求的高职课程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基础课,以任务为中心的技术课程,以技术开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以及用于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微型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应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人才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只有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DIO教育理念,以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英语教学为例,从课程改革思路、教学项目、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体现高职课程改革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甄存、适应和创造文化的载体和工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研究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开发理论体系。所以,发掘并解决目前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高职教育研究者们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开发过程中。文章试图从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过程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推行还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和职业标准尚未有机融入教学体系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反思,避免盲目追求"双证率",做好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这一改革,精心挑选适宜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与新职业标准的开发,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同时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学分并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