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天佑  邓力 《职教论坛》2018,(2):142-145
以"创客""创业"和"创新"为核心的"三创"教育构成了技术本科院校发展的新思维。技术本科创客教育倡导创新创造、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技术本科创业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就业能力发展的新型教育;技术本科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协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技术本科"三创"教育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有利于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发展的新模式,形成新的"三创"教育观;以"创客"理念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倡导"三创"精神的环境氛围;以创业为指导,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以"创新"服务教研,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有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学科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思想,对构建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开展研究,创建“肯赛”“吉速”“吉智”三大平台,并鼓励学生勇于开展创新科研实践。通过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创新创业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方案,使大学生赛车实践平台成为集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践检验于一体的多维度、多效益综合平台,应用该平台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展针对性训练,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行三众"创业教育模式确定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构架了创业素养培养平台、创业技能培养模块及创业实践培养窗口"的"三驾马车",建立健全了创业教育校系二级组织机构,规划完成了创业教育总路线图和实施路径,打造了"双轨双导"校企联动创业实践综合基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变革要求、学校育人追求和学生发展渴求的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机器人创新教育的不足,通过整合校内外机器人学术、科研与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提出集机器人竞赛、科研、创新与产业于一体的机器人特色实验班培养方案,搭建与之适应的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大学生基础理论、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探索出"一个学生团队+一个教师团队+一个竞赛平台十一个优秀企业"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实践证明,机器人特色实验班是培养机器人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创新效率与创业成功率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STEAM教育以跨界融合为核心思想,着重培养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真实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二者在目标层面上是一致的。基于STEAM教育跨界融合的视角,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模型,构建由普及激发阶段、孵化选拔阶段、实践培育阶段组成的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由教育平台、孵化平台、实践平台组成的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进一步提出了三阶段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将STEAM理念的跨界融合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8.
总结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平台、培养方式、特色教育及创业辅导等方面展开阐述,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分工合作,构建多种教学资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保障;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成立跨学科团队,组成多学科导师组,针对共性的问题开展讲座,着力培养学生实现创新成果的能力;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产业园区合作,通过实训项目和创业孵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大学4年."大一年度项目计划"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站".在实践中,学校注重建立大一年度项目学习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培训体系,重视发挥学生的项目学习主体作用,并通过政策激励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经过6年的持续深入推进,"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围绕智能机器产业的“三创”人才培养,吉林大学探索形成了4I“三创”教育体系。横向构建跨学科平台,开拓产教融合培养路径;纵向设计全过程项目式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运营管理模式。近四年的实践运行提高了学生的产品设计研发、团队沟通合作、创业精神等“三创”能力和素质,在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中成绩显著,孵化了药瓶缺陷检测等一系列的智能机器创业作品,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业“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近年来推进"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两个切入点: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培养。文章指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应该大力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批判思维的训练,并为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搭建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教学体系、实践平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打造"四层次、四阶段、四维度"的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体两翼"被赋予新的内涵,"一体"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两翼"指"教师翼"和"学生翼"。为使创新创业教育低龄化,实现全民创新,应以师范类院校为跳板,贯通"教师翼"和"学生翼",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并借助师范类院校学生身份的特殊性联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偏离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科研创业能力缺乏,知识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将"质、训、研、用"一体化,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及社会生存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校实施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校实施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借助于职业教育平台,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为此,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要把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形成创新技能、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要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创新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要将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德育课之中;要将创新与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探索采用"项目导入+专利驱动+专创融合+实习实践"培养模式,即以第一、第二课堂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以专利发明驱动创新实践,以创新创业大赛检验创新创业能力,以毕业实习平台对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构建起"全闭环四步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育出具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管理、运营服务等综合能力的机械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所主要面向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职院校,近十年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优良传统,坚持"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深化改革,措施得力,创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创业精神和意识;以创业为导向,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创业教育基地;践行"管教管导",造就"三创型"师资队伍。夯实基础,强化示范,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涌现出一批校园创业明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带动了就业质量的提高;强化了内涵建设,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综合平台、与实践相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产学研用结合有利于推进协同育人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从产、学、研、用四个方面探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要融汇到整个人才培养当中,融汇到每一个教学内容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的平台,以经典实验促进学生基本操作规范的养成,以综合、创新实验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激情,以前沿、虚拟仿真实验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增长。结合工程训练中的实践性项目,汇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实现大学生以专业为基础的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已有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训教育,引入创客教育,强化创新教育,服务创业教育",搭建"以工程认知训练、工程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为4个大平台,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实践实训+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平台体系。实践表明,应用该体系对大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在平台建设、平台应用、受益人数、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