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证人拒证作为一个消极的社会现象,对一国的司法实践乃至法治运作均构成了现实威胁。证人何以拒证?我国证人拒证现象何以如此严重?从法哲学的角度,分析指出:证人拒证既关于作证义务之正当性、经济性,也与一国的法治信用状况和作证义务之立法情况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法治国家,证人拒证制度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不断得以完善.其对具有特殊身份的证人基本权利的保护功能及对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认可;在刑事法律或证据法律中规定拒证权制度,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依据中国国情,正确设定亲属拒证权,将对我国的司法制度在正确轨道上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是刑事证据中最为广泛、最为直接、最为普通的证据之一,是案件真实再现的主要依据,证人的这种作证义务是不是绝对的,作为证人,可否在一定条件下享有拒证权,拟从拒证权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拒证权制度的具体构建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证人拒证制度的建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民事诉讼中 ,证人拒证、不出庭作证的现象比较普遍 ,反映了我国证人制度的种种缺陷。在修正诉讼法时 ,应对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补偿与保护、拒证的法律责任作认真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拒证、不出庭作证的现象比较普遍,反映了我国证人制度的种种缺陷。在修正诉讼法时,应对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补偿与保护、拒证的法律责任作认真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拒证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案件的知情人因怕麻烦、怕报复和怕损失而拒绝向警方提供证言,直接导致刑事诉讼活动无法进行。证人拒证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的证人制度存在着立法缺陷。因此,我国的证人制度应当在确立强制证人作证制度、健全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和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范围内诉讼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制度,亲属证人拒证权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司法机关和亲属证人不同主体的作证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更加明晰设立亲属拒证特权的价值性,为我国建立完善的亲属拒证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方许多国家在其证据规则中均赋予了证人拒证的权利,我国诉讼法中尚无此项规定。是否选择此项权利与国家对发现真实和证人权益保障的价值平衡的认识有关。在人权保障日益加强的今天.我国证人权益保护的立法缺陷凸显。应结合两大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在保持现行法律特色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建立我国证人拒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 ,常常出现证人拒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证人出庭作证缺乏强制措施支撑 ;立法上关于由谁负责证人到庭规定不明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证人出庭作证缺乏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 ,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 ,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 ,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作证、不出庭的现象严重。观古今中外立法例,从历史发展和基本人性角度出发,赋予特定公民以证人作证特免权,有利于改变证人拒绝作证的现状,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构建我国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应制定好适用的原则与范围,并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以有效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历史现实催生了行政法院。法国行政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出行政法两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与行政均衡原则,从而推动了法国行政法运行和法治的不断进步。法国行政法原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所显示的法律发展模式对于解决我国在行政法原则问题上的认识混乱及实践需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统一了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法律适用的标准。由于我国司法实践匮乏,加之实体法对代理及涉外代理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导致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代理案件适用法律方面出现困顿甚至司法惰怠。为保证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出台单行法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以突破因立法缺陷导致的司法困顿。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作为被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的证据形式之一,其对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采信率极低。《民诉法》及《规定》对证人的资格、出庭询问、形式要求、费用虽予规定,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总结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体例,对《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隐蔽作证是一种特殊的作证方式,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早有规定和体现,然而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本文以银川市为例,分析了构建隐蔽作证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妨碍隐蔽作证制度构建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赋予法院的司法变更权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的有限司法变更权的缺陷逐渐凸显。在通过对司法变更权的法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拓宽司法变更权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浅论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提升司法公信力成为新时期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人民法院要秉持司法公正的最高法律价值,遵循司法规律,科学布局,从人民法院队伍素质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群众路线创新、司法知识宣传四个方面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证人在审前所做的陈述在法庭上被大量使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刑事证人出庭率低,除了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法律制度本身不健全,立法上义务与制裁失衡,缺乏对出庭证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应当通过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完善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确立证人特权和豁免规则等来改变刑事证人出庭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法治是公平正义的保障,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环境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需要大力实行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