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人们议论的对象,因为各自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众说纷纭,那么怎样才能对高考作文试题做出正确的评价呢?我认为,应当有一‘个站在高考目的这一高度上,统一看问题的标准,根据高考是选拨性考试的特点,和“3+X”考试改革的目的,我认为“三个有助”原则,是评价高考试题的唯一标准。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以下就个人的理解,谈谈今年高考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2.
张祥云 《学语文》2012,(5):30-31
俗话说“高考年年考,热点是语文,焦点在作文”,虽然今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是围绕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讨论才刚刚开始,认真阅读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试题。我觉得试题采用“材料作文”的设置比较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至此,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高考作文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每年人们对高考作文都怀有极大的关注,人们对作文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是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考作文怎样命题才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导向?学生的作文怎样写才能真正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我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试题的认真研究和思考,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写作要突出“四关注”和“四具有”,才能真正达到高考作文的要求。下面我以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为例,来具体谈谈高考作文应该如何命题和写作。  相似文献   

4.
出高考题难,出高考作文题更难。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个别题型的变化是合情合理的,区分度、及格率(我区及格率48.84分、平均分88.6)也都比较正常,具有较好的导向性。高考作文历来是争论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提出要“痛批”,也有人认为全国卷比北京、上海题出得好。我认为衡量高考作文题的标准仍是“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全国卷Ⅰ作文满分60分,占总分150分的2/5,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整个试卷分数的高低。高考作文是一把“双刃剑”——考生容易得分,但也容易失分。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对此感触颇深。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呢?下面我就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为例,从高考阅卷的角度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关于高考试题.大家褒贬不一,评价如雪片铺天盖地。笔者对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试题有点想法与大家交流。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的好坏,在语文高考成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颇受社会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有哪些特点?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根据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的评点和有关媒体的披露,笔者作了一次粗略的扫描。社会关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得分最高的一道试题,满分为60分。加之它是地道的主观性试题,评分带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几乎全社会都在关注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高考越严酷,越难绷住那股劲。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实话实说”编导请了魏明伦、何祚麻、聂卫平来做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广州的《南方周末》也在拿这…  相似文献   

8.
崔春慧 《高中生》2010,(7):12-13
时评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中的一道风景线。2008年高考江西卷评论“洞庭湖鼠灾”的作文、2009年高考江西卷评论“兽首拍卖”的作文、2009年高考辽宁卷评论“明星代言”的作文等,都是这类作文的典型。它们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个信号:时评作文可能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15-121
语文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是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重点。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题型历经标题、话题和材料作文的发展,并形成评价的标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作文命题与评价工作同样对推动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在现有作文考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推动作文改革,促进考试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经历2000、2001两年的“3 小综合”,2002年“3 大综合”的高考模式改革后,2003年起实施了“3 1 1”的高考新模式,2004年又是江苏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2004年高考化学(新课程卷)试题面世后,社会评价很高。总体感觉是基本符合高考《考试大纲》(新课程版)的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命题原则不变,难度系数基本不变,区分度较大,保持与往年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地发挥了高考试题灵活性的特点,既有助于高校选拔有潜力的新生,也对稳定中学的教学秩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试题,在整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试题拟得如何,往往影响到整套试卷的质量。下面就1999年高考作文试题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违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作文材料有如怪峰突兀,在心理上给考生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一点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专门从事高考命题研究的专家们怎么会把原则都弄丢啦?有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原则被弄丢了是客观存在。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作文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江苏高考独立命题以来,江苏高考已经走过十年历程,高考作文始终以70分的高分,占据高考“第一题”的位置,令诸多师生家长关注。江苏高考作文经历了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转变。今后,江苏高考作文将何去何从,有必要对过去十年的作文试题进行回顾,以期把握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方向,探寻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删去了第一卷6道客观试题18分,作文分值由60分上调为70分,作文字数由"不少于800字"骤涨为"900字左右",而这种"突变"在高考前没有任何征兆.高考后,福建许多名师对高考作文分值的"突变"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作文最能体现和检测一个人的文风与素养,这次作文分值增至70分,是一个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眼前有“考官” 历届的高考作文考场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考生看到考题就头皮发麻、两眼发黑、脑袋一片空白,其为文当然不知所云;有的考生则匆匆忙忙读完题干,便连呼“简单”、“简单”,结果“下笔八百言,离题千万里”。真个是“淡化审题年年喊,届届都有跑题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考官”意识。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参加的是高考,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人才是真正的考官。因为他们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的。对作文考什么和怎么考十分明确。但考官命题的内容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训练过的,故而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5.
年年话高考,岁岁不相同。在一个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高考的特殊年份里,高考作文试题,鲜明地表现了广大命题者对落实课标要求、课标精神的追求,这些追求表现在作文题型的变化上,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努力营造宽松的考试环境。但考生在实际写作中失分的人不少,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备考做到以下几点,可获阅卷老师青睐。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Ⅰ的作文依然为话题作文,话题的语言材料选自人们与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的一段对话,话题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应该说这一话题作文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是一种延续,所给材料和所引话题作为写作的导引,仍旧体现出“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原则。  相似文献   

17.
薛川东 《中国考试》2000,(10):18-19
一考前,总有一些考生千方百计找“名师”,希望“名师”能押上作文题,哪怕押上类型、范围也好。更多的考生则是针对历年试卷的作文题型进行“备考”。怎么“备”?少不了要“背”它几篇范文。辛辛苦苦,都是希望到考试时能以现成的东西——自己的或他人的——应对那道神秘的高考作文题。其实,高考命题并不神秘,它早已通过《考试说明》把考试的目的、范围、要求公之于众。作文题也无甚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题,在经历了远离考生生活实际的旧诗“细雨”“闲花”(2007年)和玩脑筋急转弯似的“广口瓶装石块沙子水”(2008年)后,终于推出了“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新贴近考生心灵、回归首都高考作文试题的潇洒、大气。  相似文献   

19.
[4月下旬出版,一套两份定价6元,欢迎集体订购]2020年高考不再有《考试大纲》,也不再有《考试说明》。那该如何把握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趋势呢?如何在语文试题中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如何在语文试题中体现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呢?这些问题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语文月刊》编辑部联合部分高校评卷专家、中学高考备考名师,将在2020年4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有两个部分:试题内容和写作要求。纵观语文高考试题,其他任何一道试题都只有内容而无要求(个别诸如"简答"姑且忽略不计)。作文试题为何被人另眼相看?只有一个原因:分值高,含金量大。命题人深知其中玄妙,总想给"高考的奴仆们"提个醒,便有了这些千叮咛万嘱咐的"写作要求"。这些高考作文写作要求理应对考生写作有高度的规范作用,可现实中这些"规范"的背后有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