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内因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个原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二者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的根本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  相似文献   

2.
内外因关系的传统观点既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外因关系的基本思想,也未能很好地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因而造成重视内因而忽视外因的片面性。本文提出了内外因关系和作用的新见解:一、内因和外因都可以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二、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内因和外因互相通过对方起作用。重新认识内外因关系和作用,全面理解事物之间以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过去忽视外因的倾向,树立科学的联系观,既重视内因又重视外因,这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陈哲中学哲学常识课本在阐明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指出:1.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2.事物的内部矛盾为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为外因,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3.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  相似文献   

4.
在高二教材哲学常识中 ,对于什么是主要矛盾 ,什么是内因外因 ,课本讲解得非常清楚 ,但主要矛盾和内因外因之间的关系怎样 ,主要矛盾存在于什么地方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否就是主要矛盾等问题 ,许多学生并不明白 ,更有甚者 ,错误地把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同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笔者认为 ,要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主要矛盾一定存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之中唯物辩证法在谈到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认为 ,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事物…  相似文献   

5.
外因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吗●贾永祥梁明院●对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中国青年报》1996年4月9日刊登的《对内外因关系问题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内因起决定作用,但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因也能起决定作用,并以摩尔龟和美洲鳄...  相似文献   

6.
一、“内因”“外因”的含义《课程标准》要求“识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回答概念的含义时却又容易出错。当问什么是内因时,学生常常答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这就把内因的作用与内因的含义混为一谈了。对什么是外因的回答,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7.
等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质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所谓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①。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而且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亦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曾经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这里的内因正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发生。毫无例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③。那么物体产生机械运动的内部矛盾是什么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面,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相似文献   

9.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却是极其复杂的,应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黑格尔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辩证发展时,曾“猜测”到: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非常赞赏黑格尔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可见,恩格斯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但对外因的作用问题却存在绝对化和固定化的倾向,笔者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包含了两重性,即通常条件下的非决定作用和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对外因作用的具体分析,有助于更加科学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1.
探讨隐元留日不归的原因,不能只看清初福建的政治形势,要更多地从隐元的个性特点以及日方的态度演变来考察,才不至于失之偏颇。隐元在宗教事业上的执着精进是根本内因,而中方时局演变和日方态度变化则是外因。在外因中,江户幕府赐地开创的特殊礼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上,近因原则渊源于英国的《1906海上保险法》。随着保险业的发达,近因的判断标准由"时空标准规则"转向"效力标准规则"。在近因原则的判断上,英美法系的"现代批评者"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也发展起了他们因果关系的二元论。在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是由"条件关系"及"相当性"构成的。尽管近因原则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源于不同法系,但是,两者在功能、目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乃至思维方式上存在诸多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导致两大法系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上殊途同归。因此,实践中,无论在侵权法领域还是在保险法领域,因果关系的判断不会也不应当因采用近因原则抑或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不同而导致结论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观是学科发展的前提。西方心理学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的对立。虽然两种心理现也试图融合,但仍然不能使心理学走出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及心理学科学现重建的思考。新的科学现只能是“有差别的统一”的“星丛观”。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下,心理学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素质低下,其原因有四:语文教学本身有不足之处;导向 现实,使许多学生“感情“转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尽人意;思想认识的偏颇.要扭转这种局面须从三方面改革:建立考级制度;调整教学内容,扩大阅读量;改革以往的考试模式,以考促学.  相似文献   

15.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必然和自由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地认识和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学生身心发展也有她自身内在规律,这种发展规律是受教育者成才的内因影响,是一种必然性。教育作为人发展的外部因素虽然不能改变内因的必然性,但是能影响内目的成形。作为辅导员,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发展的规律性,抓住学生最为普遍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戍长成才。本文提倡辅导员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理论性的成果,并将其应用到新的学生工作实践中去,实现机制的良性循环,从而构建学生工作自由与必然的和谐王国。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发展有着自身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是随着课程的发展变化和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而发展变化的。透过西方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轨迹,可见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因循社会的发展和课程的内在规定性在人和社会的两端寻求平衡点,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在追寻平衡的过程中,高校课程的本质、功能和课程主体的需要及文化的发展要求等各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了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虽然认识到历史演变的阶段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它并没有对这种演变发展做出后胜于前、今胜于古的价值判断;它也没有描绘出理想社会的蓝图,只不过是要建立一个很现实的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它不承认一般人有认识和掌握历史趋势的能力;它的最高认识也只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战国时代很普通的变易观,不是进步观,也不是进化论。因而它的历史观并不比其他各家进步,而它奉行的严刑峻法、与民为敌的政策毋宁说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9.
朱熹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涉及面极为广泛,但朱熹对佛教的理解具有肤浅性、对佛教的评价具有片面性等特点;朱熹对佛教的理解和评价之所以表现出肤浅性和片面性,在于朱熹以常识而不是以宗教的角度来理解佛教,在于朱熹以儒学作为唯一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佛教。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带有明显社会转型和经济危机双重影响的特征。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利益分配失衡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原因;基层政府信任危机、权威弱化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危机引发的新型失业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增大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基层政府预防、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策略是:转变和优化自身职能、完善并落实对其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策执行力、以健全的信用制度来树立自身权威。同时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前应突出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