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电影艺术领域里,以观众为本位的商业电影比个人化的艺术电影更贴近于社会大众,商业电影的主体构成方式——类型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范本。好莱坞以基本的类型原则融合高科技等种种因素攻占全球市场;香港电影通过“本土化”使其具有东方色彩而赢取华人市场。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花木兰作为经典的中国意象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传承。全球化商业浪潮下,1998年美国迪斯尼率先将充满西方人“东方想象”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搬上银幕全球推广,2009年由中国制造演绎的真人史诗电影《花木兰》上映。光影之间,文化主权之争暗流汹涌。两部电影有着同质的营销诉求与异质的艺术构想。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为我们在商业化运作下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题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能折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英雄主义影片在好莱坞电影中一直是长盛不衰的题材,银幕上塑造的英雄形象也以其鲜明的个性、高尚的情操、过人的本领和不凡的功业等众多特征深受观众喜爱,这些英雄形象成为一个个时代的象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本文解析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的来源、特征及所传达出的美国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的电影运作,可以从公共管理层,生产主体和观众来考察.基督教文化对好莱坞电影运作的影响亦体现在此.外在的公共管理层的制约则使好莱坞始终是主流价值观建构的一部分.教会失去了强制好莱坞影片的宗教伦理倾向的权力,但也可以软性的手段如影评、出资参与电影的商业生产等来使基督教文化在好莱坞影片里得到体现.好莱坞生产商始终坚持着对商业利润的追逐,基督教题材的电影得以拍摄往往是时代趋势下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观众则既有着被电影吸引的被动性,又有着不可预估的主动性.基督教信徒观众也是如此,他们的观影选择并不完全依赖于教会.  相似文献   

6.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的电影艺术都属于东方电影,有着某些相似的美学特点,但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也会使各自的电影创作呈现为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日电影的叙事形态和艺术风格进行比照研究,并具体论述中国电影的意境抒情特色和日本电影的闲静幽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安导演对于电影美学的理解程度十分深厚,其电影的美学风格深深地根植于东方美学之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成为了他电影创作的基础和个人特色的来源。李安的电影包含着温柔敦厚、内敛含蓄的东方美学特色,也包含着西方美学对真理的再现及多元文化的展现。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人物特点以及留白与幽默性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异化”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生而自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民族.社会都被笼罩在好莱坞电影的异化中。因此,以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好莱坞电影,并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我们的弦子才会有可能通过其滋养成为自身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塑造者。  相似文献   

10.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