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实践本体论也是否定本体论,否定之否定又将回到本体论,但不是回到传统的物质本体论,而是进到与社会存在同义的物质本体论、将物质看作一般而社会存在看作特殊的观点仍然停留在旧唯物主义的直观认识水平上,而历史地、现实地看,社会在在之外的物质、自然纯粹是一个思维构想物。认识到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同一,就可以从根本上突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包括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辨证法在内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从整体上看,《淮南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本体论的,只是不像王弼哲学那样是一个完整的本体论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生、政治,虽未形成体系,但已足够证明,汉人或汉代哲学同样有很高的哲学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只能作经验的观察和实证的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5.
绝对的普遍性、绝对的本原性和绝对的本质性是本体概念的三重规定。本体概念是以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形成的观念建构,但却被看成实体意义上的绝对存在。以本体概念为基础的本体论是建立在抽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绝对主义思维方式之上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超越思辨本体论而开启了后形而上学的当代思想视域。当代思想的本质任务就是扬弃思辨的本体论体系及其思维方式,拒绝绝对主义和独断主义,为弘扬打碎思维禁锢的开放精神奠定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包括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四个部分。可是在旧哲学里,他们把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看成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例如在康德那里,他把“本体论”称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彼岸”。他把存在的规律和思维规律相割裂。在黑格尔那里,把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都统一于逻辑学中,把现实的事物、运动和规律都归结为“绝对观念”的发展。建立了唯心主义的体系,它是本末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物质本体论受到挑战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利用自然科学革命的新成果,鼓吹“物质消失了”,否认客观真理,拒斥“本体论”。列宁对这股否认物质本体论的唯心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逝世后,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某些人否认自然辩证法,否认物质本体论,试图用实践本体论来代替物质本体论,但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影响甚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哲学工作者在反思历史经验时,对前苏联传入的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强调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从何谓本体论与辩证法说起无限多样的世界有没有统一性,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理当探讨的本体论问题。本体论(on-tology)来自拉丁文,本意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可译为存在论。一般辞书上说:本体论一词最早是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1547-1628年)在他著作中使用的。他把本体论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后来,又被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所采用。沃尔夫试图通过纯粹的抽象的思辨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即独立的本体论体系。“本体论”作为存在的理论,由于它所研究的存在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存在物、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刘纲纪是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哲学家。他在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艺术理论上,刘纲纪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传统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的本质是美;在美学上,刘纲纪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美学发展历史,继承和发展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思想——"实践本体论"。刘纲纪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本体论",以"实践本体论"阐述和发展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并把哲学上的"实践本体论"作为他的新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践具有本体性的意义,把握世界本体不能无视实践,但实践不是世界的本体,世界的本体是包括实践这种特殊运动在内的统一的物质世界。实践本体论的论证是实践和本体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循环,其基本逻辑是: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本体,所以本体就是实践。它在自我规定的概念中把自在的自然排除在其本体论哲学之外,却不能将它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排除出去。说实践本体论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不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际。实践存在论把实践等同于人的存在,它把实践夸大,把实践概念泛化,取消了物质实践和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物质实践消融在意识活动之中,同不了解、不知道实践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两极相通的。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是唯实践主义,不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实践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生产调度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求解的思想易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现有建模方法缺少统一的系统模型,重复编码现象严重,通用价值很低。将本体思想引入到生产调度模型的构建,收集、整理、抽取重要概念和信息,梳理出该领域中重要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举例说明概念集的XML表达。这样为调度问题的构建提供统一的语义模型,实现调度的语义一致性,有效满足了大规模调度对模型的共享和重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代哲学的历史观念是人类对自身历史创造性的理论自觉,是以探索历史本体为己任的理论.但近代的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它先验地构思出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抽象的历史观念.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观念由历史本体论向历史认识论的转变,只是历史观念表现形式的改变,历史的本体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则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哲学基础之上,并为社会哲学提供理论指导,它实现了历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亚里士多德的ouisa概念的辨析、探源与阐发。亚里士多德用ousia这个词取代了on(存在)在古希腊存在论中的核心地位,这个转变体现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在方向上的转变。古希腊哲学在事物之外寻求事物的根据和本原的作法在这一转变中转而为在事物自身中寻求这种根据与本原。亚里士多德把这一根据与本原称为ousia/本在,它被思辨地区分为三个环节:质料、形式、能力,并呈现为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观念不是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必需条件,对专业教育观念的过度倚重极易使专业型教师教育患上"观念崇拜症"。反思教育观念的局限,对专业型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省察是促使教师的教育实践自由生成的行动起点。从观念论走向存在论,从知识论走向文化论,用教师文化的新内涵来统摄教师的完整教育生活,实现教师教育行动的真正自由,是专业型教师教育永葆其勃勃生机的应然出路。  相似文献   

16.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治然之气”在中哲史研究中常常被作为神秘主义的范畴而末得到深究。本文给予厘定与解释:《管子》的精气说是孟子“浩然之气”范畴的历史来源。孟子予精气说以人大主义的内涵,从而使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本体学说成为孟子沟通天人,打通本体与伦理、天道与人德的重要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8.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吸收佛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并将之改造为道德本体论;吸收儒学的道德学说并将之改造为伦理本位的哲学:吸收道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将之改造为伦理体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主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概念,可以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来理解。对于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或学生,而应从整个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对师生关系作全面的考察,从而形成科学的语文“主体”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从进步史观和“自下而上”历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体系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本体论思想。一方面,霍布斯鲍姆进步历史观念的内涵变化轨迹明显;另一方面,基于“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霍布斯鲍姆与其他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共同开创了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模式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