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考虚词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主要采用选择与修改两种命题形式。虚词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明确虚词位置虚词位置是否恰当,关系到句子句意是否准确鲜明。  相似文献   

2.
考点导航高考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主要是考查一个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死记硬背一个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纵观近年来高考对虚词的考查,课外(试卷所给文言材料)和课内紧密结合是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一个既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检测迁移能力的好方法,有继续沿用的可能。当然,在考查虚词的同时,也不排除插入个别实词的可能性。就考查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直接考查、间接考查和混合考查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除虚词选用题外,病句中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了解虚词运用中的错误类型及其规律,对于我们正确使用虚词及其运用正误的判断很有必要.那么,虚词的使用错误主要有那些呢?笔者作了一点归纳,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4.
陈延春 《高中生》2010,(33):8-9
【命题趋势】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总观2004年高考全国卷和其它自主命题的各省(市)高考卷,对虚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就考查形式来说有两种:一种是考查的词语全都是虚词,  相似文献   

6.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7.
2006年的17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直接设题考查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两套全国卷、上海卷和湖北卷把它暗含在翻译题中考查。虽然《考试大纲》上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数量很少,但掌握起来却很困难,因为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非常灵活,和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比较大,可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实词常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情感,所以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文言虚词的考查特点1.考查范围所考查的虚词均为常见的,一般不超出大纲规定掌握的范围,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在这些虚词中,又以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如对“以”“之”“而”“其”“乃”等虚词的考查次数为多,像在今年的高考中,有8套试题考查了“以”,5套试题考查了“而”“其”,4套试题考查了“乃”“之”。2.题型设计高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出现,一是放在句子翻译题中综合考查。选择题一般只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与在翻译题中要求指明其意义相比,...  相似文献   

8.
技击指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此考纲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1.“常见”一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一般情况下,近几年高考考查的虚词常见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9.
1999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不只是单列一题考查,还在语病题里作了考查,其中“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句中的错点就是用错了虚词“关于”。将来的高考是否单独考查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依据前后关系,准确地选择和运用相关虚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虚词种类繁多, 用法灵活,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似乎无章可循。其实只要注意认真归类总结,它还是有使用规律的,正所谓虚词不“虚”。虚词考查的题型大体有两种: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而这种意义又十分抽象,不易把握,加之某些近义虚词的细微差别,运用时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所以高考中经常出现对虚词语病的考查,值得大家关注.常见的虚词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误用虚词   虚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一些近义虚词上.   ……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使用虚词虚词的使用 ,是历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范围 ,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许多学生在复习中对虚词的把握混淆不清 ,考试时错得糊里糊涂。其实 ,只要从复习中找出规律 ,还是有章可循的。近几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 :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我们既要善于从虚词的性质、功能、用法等方面辨析 ,又要善于把虚词置于一定的语境动态中分析。(一 )虚词的使用要与语义一致。如 :李登辉炮制的“两国论” ,不仅没有得到岛内民意的支持 ,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解析 :“而且”应改为“反…  相似文献   

13.
1996年-2002年高考试题所考文言虚词一览表:年份试卷1996全国1997全国1998全国1999全国考查的以因、乃、以但、以、虚词止、仅遂、且2000全国2001全国2002全国2002北京故、每、以、于、以、会、于、因、因、及乃、因既、无之、为年份试卷考查的虚词一、所选虚词及考查频率的分析1.选择的范围。所选虚词绝大多数来自于高中语文课本要求掌握的虚词。在1996年-2002年的8次考试中,只有止、仅、但、遂、每、及、会7个虚词不在其中。在这7个虚词中,有6个考查的都是副词在语境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有9套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则有10套。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的高考试卷也常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但在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与考生却对文言虚词颇感头痛。因为考纲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却十分复杂繁冗。不少考生是靠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语境理解并加以解释说明。近几年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考查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直接考查虚词的题目一般是3分,翻译题和其他间接考查虚词的地方也很多。因此,古诗文教学文言虚词的学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1套卷专门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而重庆卷和湖北卷则是实词和虚词混合考查的,上海卷和湖南卷则是放在翻译题中考查重点虚词“以”和“之”。今年所考虚词基本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相似文献   

17.
陈延春 《高中生》2010,(11):8-9
【命题趋势】 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考生必须十分重视对成语的复习。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言文考查学生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目标定位非常清楚。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信息、概括和评价。纵观历年高考题,考查特点有二:其一,稳定性;其二,合乎阅读的规律。稳定性首先体现在多考查传记类作品(议论性文本要求太高)。选文从《史记》到《旧唐书》,基本框定在二十四史里。实词限定于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及其他常见的词语。至于高考考查的虚词“为”、“以”、“焉”、“因”等18个虚词在课文中俯拾即是,出现的频率之高,不必累述。从考查实词到对文字的筛选、概括、评价,实际上合乎阅读的感知———…  相似文献   

20.
从以上选取的部分考区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考查情况来看,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所有试卷都考查了实词的用法,以单音节实词为主(仅安徽卷考查了"亲戚""反覆"),其中一词多义是考查的重点,也涉及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所考查的词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2.有多套试卷设题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中"而""以"是考查的重点。文言虚词着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命题时注重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现在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