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赏析此诗作于1962年1月24日,在同月12日的于右任日记中说:如死在台湾,“愿葬在五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又说:“远乡是何乡?是我之故乡。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失志追求的。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右任先生久居台湾,不得回归桑粹,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于右任先生在临终前两年,写下了这首感天地、泣鬼神想望大陆的诗篇。该诗前两节来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进行反复咏唱,达到了抒发真情之目的。鲁迅先生曾说…  相似文献   

2.
清嘉庆至鸦片战争时期,从已出版的《全台诗》(1——5册)来看,台湾有诗人225人,其中大陆籍60人,台湾本籍93人,籍贯不详者72人。台湾本籍诗人数量超过了大陆籍诗人。此时期诗作约有3500多首,也超过了康雍乾时期。其中古体约600多首,律诗约1400多首,绝诗近1500首。按诗歌思想内容可分为表现战事的诗、反映教育的诗、写景的诗、咏物的诗、刺邪恶的诗等,真实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可谓悲怆深沉,饱含飘零海外游子之思同怀乡之挚情。诗作在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此后,诗作在海内外传诵更广。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2)
温家宝总理出身于世代教师家庭,具有淳厚的平民心怀,也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当选总理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台湾问题时,温家宝不紧不慢地吟诵出国民党“辛亥元老”于右任1962年逝世前所写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  相似文献   

5.
郑愁予是台湾现代诗社的主要诗人,他的诗总体数量不多,但在读者中却流传甚广,其中《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大有关系。此诗入选大陆课本之后,也让大陆学子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在余光中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的诗歌中,怀乡思亲之作占有突出地位。生于大陆、长于大陆而后辗转定居台湾的余光中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诗歌之中,写下了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曲。其中创作于1972年的抒情小诗《乡愁》影响深远,曾被谱曲广为传唱,深受海峡两岸人民喜爱。大陆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在集会上多次朗诵这首诗,每次都激起强烈反响,他赞叹此诗说:“这是一粒水晶珠子。”  相似文献   

7.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乡愁》,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本诗则是和余光中先生同时代,有着同样坎坷人生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彭邦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很显然,这首小诗的灵感得益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诗人取李诗的望月思乡之意,推陈出新,写出了孤悬海外多年、欲归不得的台湾游子独特的思乡情感,流露出一种惆怅而无奈的情愫。诗的第一节,诗人由天上月猛然跳跃到水中月,而且回环往复,不断地浅唱低吟,形成了一种深邃缥缈的意境。这不由使人想起“水中月”、“雾中花”这类常被人喻作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当时诗…  相似文献   

8.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0.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感于朝官的腐败,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诗歌《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代表作。闻一多先生于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5年5月离美返华。这首诗,最初发表在北京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4月8日出版的第3号上,诗后注明写作日期是1925年4月同时发表的,还有一首《黄昏》。(参见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年谱”,以下不注明出处的引文同此) 1925年4月,诗人明明还在美国。但不少评论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现  相似文献   

12.
诗是需要想象的。缺乏想象的诗,很难有浓郁(nong yu)的诗情诗意,就像苍白的纸花,没有色香味,不能吸引来蝴蝶蜜蜂。 著名台湾诗人谢武彰先生的这首儿童诗《风》,是一首想象丰富的好诗。  相似文献   

13.
台湾80年代的大陆文学研究,按台湾著名大陆文学研究者陈信元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是大陆的“伤痕文学”,先后出版了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大陆的“抗议文学”》、叶洪生编的《九州生气情风雷》、吴丰兴的《中国大陆的伤痕文学》、周玉山的《大陆文艺新探》和张子樟的《人性与“抗议文学”》等,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学上的偏见。这一阶段比较有价值的是对大陆“愿俄诗”的研究。《创世纪》1984年推出《大陆朦胧诗特辑》,并同时刊载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股陇诗的生变》和洛夫…  相似文献   

14.
《七子之歌——台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材的“预习”是说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却说这首诗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奇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17.
吕继红 《现代语文》2006,(11):116-116
李白的《望天门山》像启蒙诗一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老幼能详。小学《语》课本第九册就收入了这首诗,各种参考辅导书因版本的不同对这首诗的注释与讲解也不尽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望天门山》描述了天门山夹水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相似文献   

18.
我在读的书     
《秘密》李天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刚刚出版的上海诗人李天靖先生的诗集,全书收录约150首诗,这些诗写得清雅、美丽、却又惊心动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说他的诗现代感十足,而古典味也浸润全集,著名诗人王家新则评论说,诗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春望》得出,这首诗的好首先在于情感的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其次,这首诗余韵绵长,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结合这两个方面来看,《春望》当为经典。  相似文献   

2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旅中情思,虽说明却说不尽。”这首诗选入小语课本后,影响更大,流传更广。其实,现在流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原诗是有一些出入的。清代文学学孙洙(别号衡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夜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