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世剑 《天中学刊》2012,27(5):59-62
公案小说采用官民勾结题材,表明了清官文化对作奸犯科的批判,揭示了贪官刁民狼狈为奸现象;公案小说运用审案折狱的方法折射出清官微服私访的文化意蕴,倡导行政长官应该亲力亲为、实地调查;公案小说创设市井乡村语境,凸显了清官文化的民间平民立场,用以展现社会世俗风情;公案小说设置发迹变泰情节叙述了清官文化注重通过个人艰苦奋斗实现政治理想。可以说,公案小说的世俗品格与清官文化的民间情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清官与清官戏清官戏又叫公案戏。它们多以清官断案,昭雪沉冤,为民除害为基本内容。在现存的元代杂剧中,公案戏便有三十余种,而包公戏就占十余种。为什么在元代清官戏有这么多呢?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清官和清官戏呢?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空前残酷的朝代。蒙古奴隶主贵族通过军事征服统一全国以后,在经济上实行野蛮的掠夺政策,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当时“豪富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江南豪家,广占民田,驱役地户,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案戏,就是以描写政府行政司法长官,依据法律审理民间刑讼案件为内容的杂剧。元代公案戏在元杂剧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就《全元曲》来看,现存杂剧一百六十三本,其中属于公案戏的剧本约二十五本,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强。从公案角度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清官不畏强暴,敢于抑制豪右,秉公断处,使枉得直,屈得伸;再是先由贪官污吏受贿纳赃造成冤案,而后由清官审理清楚,使冤狱得解,坏人受到惩处。无论前还是后,部直接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凝聚了作家的现实批判态度,体现了他们对古代宗法制度的同归意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4.
元代戏剧空前繁荣,涌现出大批不同题材的杂剧剧本。以《灰阑记》、《陈州粜米》等为例,看元代公案剧中,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包拯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塑造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小民形象,这些形象是元代社会现实生活中小民百姓的缩影,他们或是备受压迫残害,或是作恶多端。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来揭露元代社会的弊端,批判元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让观众、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宝贵遗产,作为元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结晶,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剧中所塑造的无赖形象更是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文章主要从无赖形象的共性、无赖形象的类型以及无赖形象的社会根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人物类型。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细致剖析无赖形象,并从中得出对元代社会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杂剧中蕴藏着深刻的困境意识,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历史剧中的英雄因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双面性而陷入两难的处境;公案剧中的清官面对权显势要的压力,同时渴望保持社会良心主持正义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这种困境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的精神梦魇。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尤其是家庭剧、公案剧和婚恋剧中活跃着一类性行淫荡、贪婪、泼辣、凶狠的反面女性形象。她们在名字、身份性行、社会关系上都具有模式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符号的意义,是演绎元代文人在特殊历史时期难以言喻的创作心态的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9.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包拯,经过民间的创造,成为小说、戏曲作品中的活跃人物,成为我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形象。研究包公等清官形象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分析和评价古代以公案侠义为题材的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编写新的以清官判案或以侠义武打为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现实题材反腐影视剧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后,其主流叙事模式表现为清官反腐。最终说明的是惩治腐败要靠公正廉洁的党和国家干部。这些党和国家的干部具有我国古代传统清官公正廉洁的典型品格.因而该类影视剧蕴含着浓厚的清官文化精神。这种有着古老传统的清官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是我国现行政治法律生活的真实演绎,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内圣情结”的合理演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清官梦”的集体无意识延伸。  相似文献   

12.
汉代循吏在历史上是颇具人格魅力的一批官员。他们在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心百姓疾苦、积极传播儒家文化的同时,还以身作则,清正廉洁,遵守法律,深得朝廷的认可和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13.
包公是中国清官文化的符号。清官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和延续,反映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无权无势的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对主持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的祈盼。中国清官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封建道统为核心。清官廉臣虽有缓和社会矛盾、为巩固封建帝制服务的一面,但他们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道德人格却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5.
明朝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非常重视整饬吏治,采取多种举措,打击官邪。在严刑酷法面前,官吏重足而立,明初的吏治逐渐清明。  相似文献   

16.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不仅是古代从乐府到词这一音乐文学传播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戏剧的杂剧艺术,由于其曲牌联套的形式,也和音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元人的观念中,对曲的重视更多于对关目故事,戏剧冲突的注意,可以说,元杂剧是成熟的戏剧,但元人普遍的观念中,杂剧创作还在辞章之列,元曲艺术是以曲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7.
阎敬铭,陕西朝邑人,官至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是晚清著名清官,尤以善理财而名重于时。他在理财方面的做法与特点是:守正尚朴,严惩贪劣,重用廉吏;办事公开.审核精勤;量人为出,重在节流。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是一部从精神史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力著。吉川拓展了杂剧的研究领域,透过听众和作者的社会背景模式分析了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将其提高到精神史的层次,分析了元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从语言学和杂剧的结构入手分析杂剧,认为元代的社会风气及汉人的时代精神决定杂剧的特征及发展更是吉川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婚恋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自由主动又忠贞专一,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既富有理想色彩又具有现实性。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原因,在于元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元代社会意识形态中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元杂剧作家思想观念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古代三位清官 :宋代包拯、明代况钟、海瑞入手 ,分析他们的言行和作为 ;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 ,不无借鉴作用 ,对于各级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