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文章说明道家哲学人生观主要特征是现实社会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自然超越的人生理想,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指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是一种与不脱离现实而超越现实功利世界的精神的自由、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从时代背景上看,中国的“写意人生”产生于农耕社会之后的封建文明时期;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产生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精神的挤压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它们共同的地方是走向大自然。从哲学基础上看,“写意人生”以道教和禅宗为哲学基础;“诗意栖居”则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写意人生”是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也是普通人向往的惬意生存方式。“诗意栖居”则上升到了人类生存的高度,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提倡"觉解"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意义与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又不仅仅是冯友兰人生哲学与人生境界相合一的现实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主题及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又表现了他人生抉择的痛苦与矛盾,在生命意识的消释中,儒家的伦理价值生命观和道家的自然哲学生命观深深影响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些为后代士人努力去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谢林的思想体系中,艺术理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谢林把艺术视为真正的哲学,是理智追求的目标,也是洞察宇宙及人生的最佳工具。艺术是天才的作品,具有一种消除无限对立的神奇功能。艺术既为科学和哲学提供了诗性基础,也是超越现实通达理想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价值,作为哲学术语,在时空领域里,表示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教育是达成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基础工程,价值追求是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内驱力,也就是说化学教学价值是我们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内驱力,是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超越解脱”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潜在层次进行研究,通过对儒家、道家、道教、佛禅各派所包含的“超越解脱”意识的剖析,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同一的生命归趋倾向,亦即中国古代哲学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放弃对生命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将自我消融到自然世界之中,求得生命本身的愉悦适意和“在此”的永恒性。这与我国古代以看重生命的实在性为轴心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态中,以及自身的哲学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魏晋之际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老庄哲学思想成就了阮籍这样的畸零人格和审美的人生。从阮籍的人生可以窥见一代士人长久历史苦难的内化沉积,他通过对自然本体境界的追求,与苦难现实相对抗,在审美领域中寻找心灵慰藉。但展现在阮籍眼前的是价值的毁灭而不是实现,他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只是虚无。这也是82首《咏怀诗》所诠释出的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金庸作品独特的哲学价值和武侠思想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小说中复杂的文化、社会、历史、兵法及艺术等,莫不依"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衍生发展。文章以"倚天屠龙记"为例,探讨金庸武侠思想的正与邪、武功追求的阴阳平衡、岛屿生活和人生梦想、精通医术和治病救人、感情矛盾和追求境界。在生成演化和文化传承中,"天人合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人格堪称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综观陶渊明的田园人生、官宦人生和艺术人生,其人生存在的思想价值表现为主体性、宇宙性和社会性。剖析陶渊明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会对今天的人们在确定人生终极追求之时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悲剧美是从人生苦难中发觉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与我国古代的“三不朽”思想有相通之处。先爷的精神气蕴正是“三不朽”思想的时代体现。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的有着“纯诗”品质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以"总的类称的哲学"论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地位,认为中西哲学有共同关注的根本问题,只是在概念范畴以及基本倾向上有差异,并进而从宇宙论、致知论、人生论三大根本问题着手来分析中西哲学之异同。在此基础上,张岱年建立了"综合创新"的新唯物论体系,提出了"唯物、解析、理想"的观点,并以此分析文化问题,认为中西文化本无根本的不同,具有融合的可能。张岱年吸收解析与唯物辩证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中国哲学的转化,促使了中国哲学向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渔把“以心为乐”作为他养生的美学观,这既是李渔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又是他修心养性的方法。“以心为乐”的养生美学观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中许多传统的哲学思想,李渔既延承着前人的思想,又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掺和其中,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奇书,读不厌,想不透,论不尽,说不完,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为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有的人严肃认真地讲述,有的人只是"戏说",还有的人"恶搞"。但是,通过口语、文字、说唱、图像、戏剧、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红楼梦》得到极其广泛、极其深入的传播。《红楼梦》的哲学不是理性哲学,而是悟性哲学,属于艺术家哲学。  相似文献   

17.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文化批判与建构努力的中国乡土小说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面临着日益式微、迷失的困境,穿行在茫茫乡野大地上的乡土作家们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推动新乡土小说这支劲旅以“本土化”的独特性奋起抗击全球化(即西方化)的文化冲击,这不仅在文化哲学方面表现出富有个性化、本土化的民族文化的艰辛探索而且在文学形式方面表现出创造新颖独特的文本样式的不懈尝试。本文试图以《马桥词典》、《上塘书》和《水乳大地》三部长篇小说的叙事形式探索为依据,力图寻求近年来新乡土小说的外在形式方面的个性化趋势,即在打破传统叙事所进行的“词典”、“地方志”、“时间空间化”的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钱穆的思想世界里,文化即是历史,文化即是人生,研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哲学。钱穆把文化的本质视为人生,视为生命,并从生命的内部去找寻文化的心性本体,从而使“文化”获得了哲学的认可与关注,文化进入了哲学范畴的领域。钱穆判定中西文化,一是内倾型文化,一是外倾型文化,它们的不同实质上就是人生表现的不同,即“成己”与“成物”的不同。钱穆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前景充满信心,各民族文化的新生必将带来世界文化的新生,中华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的新生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使武术理论和技法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从中华武术各种技术体系不同运动方法的形成,到各门各派不同拳理的产生和完善,都能看到中国古代哲学观的巨大影响力,即借助哲理来阐述拳理,借助哲理化的拳理来规范拳技.而中华武术“心动形随“的演练意境也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深刻地揭示了物我对立产生的历史灾难。纵观其行文兼及其一贯的思想,可以将其概括为两大类,即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万古愁”和叔本华所概括的“人生悲剧”。苏轼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从哲学层面上回答如何解决这两大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