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商品生产者的反向假冒行为包括商标反向假冒和其他形式的反向假冒,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已对商标反向假冒作出了规定,商标反向假冒是指未经许可撤换他人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后将商品出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其他形式的反向假冒则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范。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标法》在第二次修订后认定假冒行为为商标侵权行为,之后商标法的修正案没有作出新的规定。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又侵犯了他人的商标专有权,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实践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我国有关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定性,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在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之前,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现行《刑法》第213条进行扩充解释,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纳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国已在《商标法》中做出了商标反向假冒的规定,并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民法通则》中也做出了要求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但由于上述立法中仅涉及了商标的反向假冒而没有涵盖所有的商业活动中的反向假冒问题。所以,除商标反向假冒外的行为,国家都只是在立法中给予了原则性的指导,而没有做出认定在除商标反向假冒外的行为是否为反向假冒的具体标准。因而,文章以Steven SALIM,et al.诉Fox Kids案为例,分析美国在认定所有商业活动中反向假冒的标准,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立法完善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商标(俗称品牌、牌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一些经营者为牟取不正当利益,同时迎合人们的这种需求,于是大量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不断产生。本文从新《商标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出发,分析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主体、构成要件、实施目的、危害性及立法意义。提醒商家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不被他人正向假冒,更应防止他人反向假冒,从而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商标(俗称品牌、牌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一些经营为牟取不正当利益,同时迎合人们的这种需求,于是大量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不断产生。本从新《商标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出发,分析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主体、构成要件、实施目的、危害性及立法意义。提醒商家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不被他人正向假冒,更应防止他人反向假冒,从而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消除他人的商标而将自己的商标用于他人的商品或腮务上进行销售的行为。通过对理论界关于商标反向假冒中几个争论较大的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不仅构成侵权行为,而且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几起商标反向假冒案件的出现立即引起经济学界及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反向假冒行为的认定及其对社会的危害该如何解决等问题引发了关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激烈讨论。本文着重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定性及假冒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商标法》将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对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特征、构成要件及有关国家对该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商标法将假冒商标界定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该界定不适应对驰名商标扩大化保护的国际惯例,对市场复杂变化中出现的商标反向假冒的规制存在法律漏洞。本文结合国外关于假冒商标的界定分类及立法与司法实践,认为对假冒商标应作扩大化解释。在着重分析反向假冒的侵权要性和法律适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商标立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特殊的假冒行为,它不仅侵害商标所有人的商标权,也侵害消费的权益。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的可构成犯罪。我国《商标法》将该行为定性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失妥当;《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未将其列入不正当竞争行为;《刑法》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但该罪并未包含反向假冒这种行为。因此,这些法律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反向假冒商标这一商标领域中的新课题的特征、性质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在损害着市场上其他主体的利益的同时,也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下一种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正在悄然兴起并且对市场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性,即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行为人在没有原商标权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正当途径获得了粘贴有原商标标识的商品之后,更换或去掉原有商品的商标,之后再将带有新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进行流通。此种行为不仅仅侵犯了原产品商标持有人的利益,为其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严重的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标功能是商标侵权判定理论建构的基础和理据,任何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在本质上都对商标功能构成了"破坏(或妨碍)"。商标功能与商标混淆行为、商标淡化行为、商标显著性受损行为、反向假冒行为、商标擅自处分行为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利用这种逻辑联系可以建构以商标功能为基础的商标侵权判定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由于商标犯罪形式越来越复杂,我国相关刑事立法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涉案金额是我国目前对于商标犯罪定罪量刑的依据,需要对计算涉案金额的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反向假冒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当构成犯罪。目前我国对于服务商标的法律保护仅仅局限于《商标法》的规定,应将其列入商标犯罪的保护对象。不论是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还是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都应列入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6.
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到了非制裁不可的地步。然而目前制裁假冒违法行为成效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制本身不健全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制裁假冒商标行为的法律设想;加强商标法制机制,完善商标立法和执法;宣传商标管理法规,增强商标法律意识;加强商标印制管理,是预防假冒名牌商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家就越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经成为企业、国家关注的焦点。现今,立法中规定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其中包括如何规制反向假冒驰名商标这一问题。可是未注册驰名商标反向假冒问题却成为立法的盲点。对此,笔者通过对反向假冒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可能性及行为性质分析,来发现规制反向假冒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立法缺陷并寻求其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以完善竞争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刑法的角度,通过对驰名商标犯罪社会危害性、刑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功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系统论述了驰名商标刑法保护的必要性,针对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尚存的一系列问题:没有从刑法角度制裁驰名商标淡化和反向假冒,服务商标、未注册商标都没有相应的刑法保护机制,刑法对商标权的保护量刑过于简单,本文对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经济法律法规与WTO规则的衔接与清理工作陆续展开。作为WTO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也将逐渐被国人接受。我国现行的《商标法》与Trips协议等有关国际公约相比 ,仍存在着诸如商标权主客体范围、商标权产生条件及灭失原因等方面的相当差距。对待以上问题 ,应在驰名商标保护、商标的反向假冒及商标的权利限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