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莲  陈明 《教师》2011,(2):27-27
教师在校期间的生存状态、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关注的热点,其热议的焦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笔者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关注师生当前、未来生活状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自信的社会公民:对社会有贡献、给他人以快乐、让自己能自立。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教育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甚至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学生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注重质量,优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诉求。教育追求优质必须关注学生生活质量,把它作为基本出发点。本文对学生生活质量和优质教育的内涵作了论述,并联系现实教育生活对生活质量的忽视,提出关注学生生活质量是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教育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甚至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学生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茸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07,(3):10-1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攀峰博士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发表了《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观》一文,文中提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基础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增长,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接受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生活需要,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体验,课程实施要整合学生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生生活意识,将小学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时代格局的要求。语文新课标的开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语文教学的课堂回归于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究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认为:生活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泉。为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中的热点话题、关注教育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关注”,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刘红禄 《考试周刊》2009,(19):199-200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向生活回归,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既是科学教育之根基,又是科学教育之旨归,是科学教育的意义基础。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科学教育疏离了生活,产生了生活意义危机。回归生活,是科学教育应对生活意义危机的唯一出路。回归生活,科学教育必须坚持以生活为旨归的价值观、拓展教育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优化教育方法,注重学生体验、创新教育评价,凸显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4.
韩丰 《中国教师》2013,(17):78-80
当前,对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是教育的觉醒,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局限。教育到底该为了未来,还是为了当下?是选择斯宾塞的"教育预备说"还是选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本文将从教育目的角度,对《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一番简略解读。一、压抑自我的"理性人"的生活状态在威尔顿预备学院,"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被作为学院的四大支柱,校长、教师、家长都以学习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要通过教育、通过学校有意识地对青少年予以指导,希望他们能承担起未来时代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现今教育出现了愈来愈急功近利,愈来愈浮躁的迹象。人们对青少年未成熟状态的不耐烦,只考虑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忽视青少年的当下生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关注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正确看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当下生活,才能实现教育对人的真实关怀,找回教育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责任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责任教育实效性差也是长期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难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责任教育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走向生活、走进生活,教育者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责任教育生活化将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教师研究的三种范式 1.理论思辩的研究范式 教育理论工作进行的研究大多是在书斋里进行的,追求的是理论的完整性,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思辩。这种研究常常缺乏现实关注,脱离教育生活世界,研究出来的教育理论并不能为教育的生活经验所确证,缺乏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改善和提高教育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很多学者呼吁教育应回归学生生活。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入手论述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并对基础教育如何回归生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慧华 《教师》2020,(10):16-17
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当前国内教育研究领域容易忽视的一隅,文章以三所民办中学的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调查为基础,就当前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意义、目的,以及民办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实践提出几点改善的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到中学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