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是“空无”不实的。佛教的这种“空无”观对苏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是其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各种人生打击之后仍能从各种烦恼、束缚、痛苦甚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要方法,也是其对宇宙、人生思考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还是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其词作中“梦”意象频现及清旷词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山水诗前人已指出其得益于佛教思想,尤其是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谢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谢灵运极物写貌的山水诗与东晋品鉴式的山水诗之间有质的区别,体现了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这一点与谢灵运继承和发挥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密切相关。谢灵运山水诗创造性地发展了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美学思想,在山水诗的创造上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屈原命运坎坷,托情山川景物,"香草美人";谢灵运与世不遇,寄意山水遨游。《楚辞》"开后世诗文写景之法门";诗至灵运,山水真正独立。谢灵运的诗有明显接受楚辞之处。从语言与风格的融汇,思想感情及精神的追寻上探讨谢灵运诗对楚辞的继承,并从文学观念的角度揭示谢灵运在山水描写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涅是佛教学说的基本观念之一,也是修行的最高目的.大乘佛教兴起后,涅的含义较之原始部派佛教有了重要转变.<维摩诘经>是重要的初期大乘佛典之一,该经的涅观念初步体现了大乘佛教发展初期涅观的基本内涵.考察该经"世出世间不二"涅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将有助于从理论和历史背景的层面更好地理解大乘佛教积极入世的利他精神.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朝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具有怎样的文学观呢?他的文学思想又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的呢?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谢灵运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然而谢灵运一生并未留下独立的文论作品,对此,我们只能通过其诗文创作中有关的只言片语来进行分析和探求了。本文将仅就谢灵运文章所透露出的文学思想进行初步的论述。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和社会功用,谢灵运继承了曹丕所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文学在表现个人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他在早期  相似文献   

6.
正"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是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所说,这句话深刻的体现出了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对于佛教文化的体现。而根据史料记载,李煜是一个非常的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佛教的思想也对他有深深的影响。一.佛教苦观对李煜诗词与的影响对于苦的理解,佛教有独特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不良影响,或者理解为烦恼。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深度不一样,所以理  相似文献   

7.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岱舆是回族著名学者,在他的思想中夹有对佛教的批判。简要论述他对佛教"空"、"无"观念、佛性、三世轮回、不杀生和偶像崇拜的批判,并分析他对佛教的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解观是年鉴派第一代史家马克&#183;布洛赫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理解观不仅包括对宏观社会生活的"理解",也包含有对微观的历史学研究实践的"理解"。将其与同时代的法国批判历史哲学家的理解观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布洛赫理解观的出发点是基于他对历史学功用的思考,其落脚点则是为了用以指导具体的历史学研究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史学发生新变动的背景下,这一理解观并未中断并得以延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探析谢灵运与佛教徒之间的交游及其文学的关系。谢灵运与僧徒独特的交往方式,促进了佛教在南朝的发展:受佛教的影响,谢灵运在对实体自然的刻画中蕴造出理想状态的自然,其本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得益于佛学理论“顿悟说”.谢灵运创作了一批以“清”为尚的山水诗,从实践和理论上为“神韵诗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汉传佛教中从教入修需"大开圆解"。天台宗的圆解要点在对于圆融三谛三观的透彻理解和确信,在内容上包括了"五略"与"二十五方便"等方面。华严修观中也须大开圆解,华严圆解包括对"空有圆融幻有"的理解,又以十玄具十所依事为其圆解特点。解行关系也是教观关系的一种形式。而天台在观法上,即当前一念妄心即可起观。就华严的禅观来说,要直接观到真心,其需要特别的方法。华严法界观中,也要大开圆解,泯解趋行而观。  相似文献   

13.
"空"观思想是佛教教理中的重要概念.尽管各派的理解与解释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因缘和合"这个理论基础.虽然本质上它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但是将佛教的"空"观思想运用于修身养性在历史上早就得到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空"养"性"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小到摆脱患得患失、体味人生真谛,大到空出我执、以无我的精神奉献一切,只要不带偏见并运用得当,佛教"空"观思想是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生活禅实践完成了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佛教现代化、再到生活化佛教的当代转变。在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生活禅在以下方面做出阐释和发展,实现研究范式的突破:生活禅的经济生活观:如法求财、广度众生;生活禅的民主政治观:佛与众生,本来平等;生活禅的幸福文化观:得乐、禅境、家园;生活禅的社会和谐观:道德、感恩、功夫;生活禅的生态节约观:简朴、净化、遮诠。生活禅以此为契机,加强"五位一体"研究,引生智慧,必将对于佛教实践是极大推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智慧。  相似文献   

15.
对既有课程"有"的缺失和"空无课程""无"的特殊价值的诊断与分析,思考课程创新"新"的需要,创新学校课程体系,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从双基定位到素养发展;从学科思维到整体思维;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16.
葛洪一方面认识到古代对后代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故而重视古代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后世的雕饰华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而提出了今胜于古的主张。而同时,葛氏又能看到古代"质朴"和后世"风俗"的不足,对其各有批判。葛洪的古今观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体现在其对古今关系的理解上就是既肯定自古及今的进步性又批判后世的鄙薄。与这种古今观念相一致,葛洪对古今文学各有褒贬。在审视古今文学发展历程时,他有着今胜于古的观点,但是又恰如葛氏批评当今相比与古代的浅俗一样,对后世文学中缺乏"义理"的文章他又极力贬斥。总之,正是在其古今观念的影响下,葛洪完成了对儒家文论的继承和更新。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1,(1):69-73
曾心是泰华小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小诗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具有明显的"入世"情怀,但是由于受到所居处的佛教文化浸染使得他的小诗具有明显的"出世"风格;同时,曾心的小诗在对佛教、禅宗的热情关切和表现中又时刻倾注着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并将对现实的观照融入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交流之中,所以,曾心的小诗能够在"入世"和"出世"之间自由的"切换",从而将他的小诗在复杂的现实和空寂的佛教之间所存的矛盾进行弥合,使其彼此之间能够很好的调谐起来,并且在这种"切换"过程中曾心丝毫没有表现出痛苦和不安。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他的佛学般若思想,在他对佛经的注解中以及在诗文创作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个人的禅观经验而创建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的大师是天台智者,其思想体系是从多年对<法华经>的研读和禅观中得来的智慧.智者的禅观影像是看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证得"旋陀罗尼",所有天台佛教哲学都奠基于此.佛教哲理为中国文化完善吸收而更新创造的关键转折人物是僧肇.本文尝试以僧肇<物不迁论>中的哲理分析智者"法华三昧"所证到的"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的影像,以深入理解太虚所说的"中国佛教特质在禅".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反传统主义不仅体现在反儒,也体现在反佛。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陈独秀并非自始即全面否定佛教,而是经历了从肯定真佛、反拜假佛、怀疑佛法到最后全面否定佛教的过程。他之所以在佛教观上日益激进,与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检讨"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文化激进思路的因缘,既要注意到言论者个人因素,更要从时代环境中去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