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强调让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促进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互动,鼓励受训教师相互交流,针对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来选择培训的内容和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受训者积极参与培训,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互动参与式”培训模式时注意建立好培训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才能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4,(5):25-26
师训,教师是被服务的主体。但反观时下师训,教师却成了附属品。究其原因,是因为培训者没把准师训的“脉”。这种培训,往往是培训者为培训而培训,受训者把培训当任务,没有互动,更少有学习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师素质事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幼儿园教师培训却存在着忽视受训者的灌输现象,制约了其进一步深入发展。走向对话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转型发展。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对话的前提,内容的经验性和问题性是走向对话的基础,引导是对话教学的关键,提高培训者的理论和实践素养是对话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具体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拓展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无非就是听报告、听课,只有少数的在职培训需要受训教师完成培训作业.显然,在如今这个不断变革学习方式的新时代,当我们在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努力时,也应该努力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变一下培训形式.教师在职培训需要由如今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双向交流互动,让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提高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水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元素,"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水平对我国乡村教育精准扶贫及"乡村教师"的水平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而乡村幼儿教师又是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中的短板。文章基于受训者需求及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基于需求的"ACPR四维度"乡村幼儿教师培训路径、三大培训内容能力矩阵模块、四个培训阶段的"434"幼教培训者培训模式,创造性探索实践新时期乡村幼教培训者培训实践模式和改革路径,为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相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雯 《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24-125,102
加拿大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研究性培训,即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索教育教学问题的培训,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体验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体验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技能以及师师合作,共同发展途径。这种模式对于国内新课程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示范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教师培训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教师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变革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变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应是:培训者角色由教学者、管理者向助学者、自助者转变;受训者(中小学教师)角色由被动受教者向自主学习者转变;教学内容从静态改变为动态;教学手段从口授板书改变为多媒体交互;教学组织形式从单向灌输式改变为以受训者为中心的多维立体式.  相似文献   

8.
叶飞良 《继续教育》2005,19(8):55-56
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第一大特点是分离性。分离性即受训者和培训者、培训机构在时空上分离。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培训活动。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继续教育课堂面授学习的局限,使受训者通过网络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开展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在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后,再通过持续组织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受训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或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是教师在反思、研究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领悟教育理论的学习活动过程。本文就参与式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能、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施的条件保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早期儿童发展培训者培训”是由新加坡政府发起、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新加坡培训方在实施这个项目时,注重从受训者的需要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注重采取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引导受训者主动学习;注重营造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培训氛围,让每个受训者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培训者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和作用;注重创设材料丰富而灵活多变的培训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教育随着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将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要按照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提高认识,创新成人教育理念,加强法律保障,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音的“有效培训”,是指培训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能够充分地满足培训学员语音培训需要,迅速提高培训学员汉语语音和汉语语音教学水平,并使培训学员能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对培训课程和培训师给予好评的短期语音培训课程。加强语音培训的动态针对性,提高语音培训的交叉科学性,突出语音培训的全面活动性以及重视语音培训的广泛趣味性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中的师资培训成为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做合一"的幼儿教师领雁工程的培训模式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适宜的学理性、较强的操作性、深刻的体验性、灵活的迁移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领雁工程的培训质量,需要不断提升培训者的综合素养,按照相应的规定选拔有资质的参训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在促进城市化劳动力转移方面,构建和谐的城市化秩序;在办好职业培训、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方面,细分劳动就业市场,为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良好,但在管理者、培训者、被培训者以及评价、经费诸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明确各级分工,确保培训工作协调发展;培训重心下移,确定以县管理,以市协调,以省统筹规划的全员培训管理机制;建设有序、高效的立体培训网络,确保培训质量;强化各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是以和谐精神为宗旨的教育,它是和谐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战略系统工程中,和谐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用.县域农村教育要以培养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文明守纪能力、环境建设能力、民主参与能力为重点,加强和谐教育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江西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构建,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它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和谐教育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各环节和各层次的和谐。同时,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和谐表现,其根本途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内容体系、扎实构建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和努力探寻丰富多样的和谐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20.
ARIADNE is a concept of computer-based and telematics-supported educational schemes. It relies primarily on a number of interconnected knowledge pools and suitable strategies for using them, in academic education—either classical or at a distance—and for certain types of corporate continuing training. In ARIADNE, the term ‘knowledge pool’ refers to a large, indexed, storage of pedagogical elements and the set of tools, methodologies and infrastructures necessary for maintaining and exploiting it, to build and distribute structured curricula. This concept is meant to address the weaknesses of many ‘open’ training schemes advocating the usefulness of unlimited and free access to the World Wide Web (WWW). In our view, this immense—but scarcely structured— document repository can all too easily become a maze and offers, in itself, little incentive to serious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ARIADNE will use a WWW based net-interface, suitable for—and inter-operable with—most platforms commonly in use by would-be learners. ARIADNE addresses two categories of users: those who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pool system and develop training curricula (professors and pedagogical engineers) and those who may enlist in and follow these curricula (students and trainees). The system's design accounts for the need for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trainers, to create, customize, share and reuse pedagogical documents; (b) trainers and learners, for coaching/tutoring activities and supervision of learning; and (c) students/trainees, in peer-supported learning or group work. Long-term survival of any such technology-supported education system depends primarily on motivated participants: teachers and trainers, students and trainees,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ions should all find some practical advantage in its use. In this paper (Part 1),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ARIADNE concept, describing its pragmatic educational approach and its specific approach to authoring of pedagogical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of usable curricula. In a forthcoming paper (Part 2), we will address its technological approach and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tools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as a viable computer-based and telematics-supported distance—but also open or even classical— educa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