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大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未来的大学教育应是创新教育。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是大学创新教育的前提;发展健康个性是大学创新教育的基础;构建知识平台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支点;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创新教育的灵魂;培养创新能力是大学创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造就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但中国大学创新精神的不够导我国创新人才的严重不足,必须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格大学创新来重建宾创新精神和创新体系,适应真正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作认为,创新教育需要有相适应的环境:包括大学应恢复教学和研究机构的本来意义,克服行政化的弊病,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考核制度应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评价制度应克服急功近利。做到这些,创新教育就会有很好的制度基础。也才可能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4.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指导教育实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与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应该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推进教育创新十六大报告提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观点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当前应着力在四个方面创新:(一)观念创新第一,重新审视大学职能观。古希腊的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只是到了20世纪初大学才走出象牙塔,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通识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三者殊途同归,创新是大学精神的价值体现,通识教育是大学创新精神的成果,大学精神及通识教育均源于创新,又依靠创新获得丰富及完善。通识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发扬大学精神,依靠好课程、好老师、好学生和好环境来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6.
崔巍  李岩 《天中学刊》2002,17(4):114-115
一、要重视为创新教育创设最优化的环境和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优化育人环境。育人环境是指围绕着育人工作而展开的对育人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文化是育人环境中严格的制度保证;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是校园建设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取向。育人环境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育人环境的整体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创新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7.
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实现,构建创造教育模式的主要要素是,坚持通才教育方针,转变教育理念,实现从单一专业教育到创造教育的转变;建立一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教育效果评价制度;实现从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变;加快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在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推动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创新教育内涵的准确的把握,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与之相适应,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才能取得实效,从而使中小学教育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十六大精神,阐述了创新以及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新世纪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最后论述了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进行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是前提,教育制度创新是关键,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小虎 《教育科学》2001,18(2):11-14
本文认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应包括三个层次,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一个教育原则;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态度;作为一种原则,它不仅仅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渗透到学校的管理、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作为一种活动,它不仅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建立统一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快高校品牌建设步伐,推进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急迫需要。大学制度创新能够为高校品牌建设营造适宜的外部与内部体制环境,缔造高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解决河南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其着力点是,积极推进政府对大学管理制度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塑造崇高的大学精神与文化,为品牌大学建设与发展营造体制机制环境与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其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移入我国时却变了质,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文化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游璇 《南平师专学报》2011,30(6):107-109
普通高校既是我国成人教育成长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造成其今天逐步没落的原因。在外因方面,有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积极性不断减弱以及高校自身服务机制的完善等原因,在内因方面,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师资力量薄弱等都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困境,而自学考试、电大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也对成人高等教育构成了冲击,在这种局面下,站在成人高等教育全局的角度,客观审视各类办学形式的优缺点是必要的,并合理吸收利用,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重新焕发活力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学要提升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品位,就必须守护自由精神。但大学的自由精神是有边界的,自由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教育内在的规范秩序既为自由划定了边界,又是自由精神生长的土壤。高校开展教学评估,帮助大学建立教育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有利于促进大学自由精神。为进一步发挥评估对大学自由精神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必须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理想,放眼长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面临的困境,既有“官学”色彩浓厚的先天不足,也有大学发展中传统割裂的历史误会,更有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不适的现实因素。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既要秉持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等传统要素,也要彰显包容精神、超越精神与创新精神等现代要素。  相似文献   

17.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教师育人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育人精神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然而,高教大众化以来,随着高校内部体制的深刻变革,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育人精神出现了某种缺失,这种缺失很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界定教师育人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造成教师育人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一个完善的本科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需要,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从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创新科技竞赛、参与科研训练和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培养过程覆盖、全方位管理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探究和建树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对地方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既要着眼于大学教育的一般属性与特征,更要立足于"校本",紧密结合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神,是八一农大特有的文化内容的集合体,是在八一农大多年办学历史上逐步...  相似文献   

20.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