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是解决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的矛盾,也可以说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把问题带进课堂是化学教学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学,不但可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解决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的矛盾,也可以说是要学生解决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很重视这个问题,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说:“大疑则大进。”疑问,提出疑问是探究真理的起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首诗中有两句是:“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也正因为这样,毛泽东要求在教学中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把矛盾——问题带进课堂”是这些思想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带着问题进课堂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王伟伟 《考试周刊》2012,(33):65-66
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体现,它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串起来的。如果学生能把数学问题,由不知到知,由不明白到明白,由不太清楚到非常清楚,那么他们也就学会了数学,学懂了数学。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伦珍 《课外阅读》2011,(6):163-16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赵思芹 《考试周刊》2013,(51):138-138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师与生交流的纽带、教与学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启迪思维,思维始于疑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知长智的过程。运用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设问和提问,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拓展思维。根据教学实践,笔者现对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瑞木 《考试周刊》2013,(54):85-85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而且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过程,是一种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已有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主动恰当地选择应用策略,在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孟伟 《教师》2012,(36):75-76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内,理解课本的内容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知识,通过课本例题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教学效果。因此,恰当合理的变式可使学生把知识学活、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灵感,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锋 《西藏教育》2013,(12):24-24
练习是学生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注重把枯燥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把远离生活的内容变为贴近生活,把封闭的形式变为灵巧的开放形式,从而把练习设计得更加实用且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张玲 《甘肃教育》2001,(11):17-17
在知识经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将更加深入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育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化,这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的教师必须具有独立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要仅仅把自己看成一个教书匠,而应把自己看成一个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研究者,能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专家”。进行教学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姚宝荣 《教师》2010,(3):56-57
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称为解决问题,并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要发展能力。重视策略教学是发展能力的保障,发挥策略有效性是发展能力的关键。发挥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学生把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反思中关注,在感悟中接纳,在内省中升华,逐步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问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张媛媛 《考试周刊》2014,(99):171-171
<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指教师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并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然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究竟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一、课前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一种问题求解的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求解是日常生活和专业工作领域中最重要的知活动,问题求解能力是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信息时代最为强调和呼唤的人才素质能力之一。然而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尤其是在我们日常的规教学中,问题求解的认知活动和问题求解能力的发展很少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我们对问题解的过程研究尚不成熟;二是虽然当代学习理论把问题解当作理论与实践探究的核心,但现有的研究尚未透彻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数学知识里蕴含无穷的乐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探究,大胆想象,敢于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设计问题,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问题使教学目标隐于其中,含而不露,学生在似懂非懂,似知非知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三…  相似文献   

16.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成功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达到巩固旧知、学习新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可以说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师所提问题具有价值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才能基于自身实际学情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三维目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所谓的"智",即数学智慧,主要指数学思维与方法,而这种智慧又恰恰体现在数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中.数学教学中的"知",主要指"双基",是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数学复习中的"智"、  相似文献   

18.
问题式教学是以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目的在于传授和掌握已有知识、并把其当成无可怀疑和不再发展的绝对真理的直线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形成创造性都有重要意义。实施问题式教学必须形成怀疑的态度,必须通过已知发现未知,把学生引向研究和解决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不清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强问题意识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习惯、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已有的其他事物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学上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原型对思维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通过原型事件的解决方法或思路获取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知识图解、模型和相关学科知识都可能成为"他山之石",成为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解决疑难的原型。将原型启发的思维机制引入生物学科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强化科学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应是充满问号的: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都会有问号。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