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隐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实践充分表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的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门开设的,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上的德育课程,以区别于那些虽然不是直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 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课程;区别于那些有德育功能的活动课程和通过营造学校德育环境和氛围而形成的隐性课程。这种类型的德育课程在笔者所构建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中有一个学名,叫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现在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一种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指的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门开设的,以学科课程形式呈现在学校课表上的德育课程,以区别干那些虽然不是直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设立,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课程;区别于那些有德育功能的活动课程和通过营造学校德育环境和氛围而形成的隐性课程。这种类型的德育课程在笔者所构建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中有一个学名,叫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现在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一种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实践生活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塑造、道德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德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渠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元素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究,能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发展。游爱娇所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融合与创新:德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一书,总结我国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经验,构建以德育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详细介绍跨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形式与评估标准,探索主题班会、研究实践、劳动教育等多种活动形式,为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文化元素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较高参考、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蒋瑛  崔晶 《中小学管理》2023,(11):49-52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戏剧教育具有思想性、表现性和假定性等特征,在促进学校美育和德育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社团活动和“教育戏剧”等形式,实践中存在普遍缺乏对戏剧教育的整体设计、对戏剧教育目标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专业戏剧教育师资匮乏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利用戏剧教育促进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一是依托戏剧常规课程和兴趣社团,构建规范立体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二是依托专业力量,充实戏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戏剧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推动戏剧融入教育教学,开展多种形态的戏剧德育。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中必须借鉴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实施实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课程形态,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实施实践教育有益于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观念,扩展教育的范围和形式,全面提高教育的效果。开发富有德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现实践教育目标的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形态,它是以语文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内容宽泛,学习形式活泼,主动的实践让学生更为灵动。  相似文献   

8.
语文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形态,它是以语文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习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内容宽泛,学习形式活泼,主动的实践让学生更为灵动.  相似文献   

9.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认知性德育课程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平 《天津教育》2003,(12):11-13
在我国,“德育课程”这一专业术语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在以往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多以“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来体现。在德育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并妥善处理的,那就是德育课程的主要性质或主体部分究竟是认知性的还是活动性的,抑或两者并重。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既是一个从未得到解决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实际问题。一、认知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要义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道德知识或价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顾名思义,认知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4个必修内容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几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4个必修内容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4.
王雯 《福建教育》2023,(9):21-26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不是学科外加的要求,而是教学的必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富含实践育人的优势。从生活德育论、实践哲学观和整体论的角度来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内嵌德育诉求的理据。课程的实施从主题内容、过程组织到学习形态,都涵盖了学科德育实施的三种主要形态。探索以确定高站位的主题目标、关注有价值的实践体验、设计整合式综合活动为抓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基于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基础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师范性等特点。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师范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的最重要元素。高中新课改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实践层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都是以"学校课程"的形态呈现,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本期《典型》报道的是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其联盟校的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表现在课程建设不够,德育的时间、空间不足,德育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盱眙县第三中学及其联盟校经过10年探索,从“思政课堂主题型活动教学改革”到“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实践”,逐步构建起包括思政课程、学科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内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程在德育中关键课程的作用,学科课程在德育中渗透融合的作用,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班级德育、团队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主题班会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次高质量的主题班会,其德育效能是其他德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主题班会是一种集体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实践形式,作为班主任,需要精选主题内容、开发主题资源、创新主题形式、强化主题实践,为学校德育管理发挥重要助力支持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班级主题班会与学校整体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实践效果才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隐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显性课程、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等加以表现。隐性德育包括教师的人格、师生关系、学校文化等方面.并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能否从根本上遏止道德滑坡,实现"以德治国"的关键.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重新反思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结构,整体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在改进和加强德育正规课程、显性课程的同时,充分重视和优化非正规课程、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功能互补,尤其要加强隐性课程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