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两类。心理学研究证明,当这两类心理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时,人脑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率。 无意识心理活动,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这是一种不在进行集中思维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非理智的心理活动。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对某个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搁在一边后,突然灵感忽至,豁然开朗。这种现象,正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参与的结果。所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士说过:“一切意识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上。”无意识心理活动一般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的。往往在这种状态中,人们的联想就能自由驰骋,情绪就能随意起伏,感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求知学艺的先导,那么注意就是通向知识的门户。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问和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既能使学生学得有趣,也学有收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初一、初二年级)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同时吸引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一般都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的。心理学把这种状态叫做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心理活动,不是集中进行思维,也无特定的思维目标.这种心理活动,往往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其联想自由驰骋,其情绪随意起伏,其感知在暗中积累.我们经常遇到这种  相似文献   

4.
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经过许多遇练习后仍然失败的动作,学生在无意练习时,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完成;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以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识及行为活动,甚至可以说,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半个世界”。如何发掘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潜能,把无意识心理训练应用于体操教学中,是一个新颖且较难把握的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开始,首先应把握无意识的本质,按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和内心体验活动,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如思维、情绪、意志、记忆等。前意识是指无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部分,以及那些不自觉,未加注意的和处于意识阀限下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5.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记忆有两种,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一般都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的。当我们安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我们的意识全在电影上,并不在记忆上下功夫。然而,往往在这种安闲、放松的精神状态中,对电影的情节却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记忆。所以,无意识记忆,又是人们在不必作超强记忆的状态中,发掘记忆潜力的重要形式。这种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针对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从机械记忆(又叫死记),向理解记忆(又称逻辑记忆)发展,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根据人的认识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的观点提出来的。它重视情感陶冶,强调发挥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情境教学克服传统教育重理智、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设置良好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语言调节,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通过角色的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担当…  相似文献   

7.
李艳梅 《中学文科》2009,(18):76-76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因此,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人引人人胜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是“满堂灌”。  相似文献   

8.
情绪研究的新趋向:从有意识情绪到无意识情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情绪理论和研究中,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把主观体验作为情绪的中心成分,强调意识经验在情绪产生和情绪状态中的作用。然而,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对人类无意识心理的关注也有很长的研究传统。例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无意识动机的关注,早期认知心理学家对阈下知觉的研究等。自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家Paul Rozin(1976)提出的认知无意识的概念后,无意识情绪问题逐渐引起情绪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无意识情绪的存在。当前,无意识情绪研究的趋势如下:(1)从以往关注于阈下引发的情绪向关注于主观体验经验转变,即无意识情绪的关键证据是被试表现出情绪反应的征兆,但是没有报告任何情绪经验上的变化;(2)从以往关注于情绪的正负效价的无意识向关注于具体情绪的无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人的注意愈集中,留在大脑中的印象就愈深,知识点间的联系就愈牢固。因此,教师恰当地运用注意规律,使学生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点:且要善于应用无意注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无意注意仍占优势。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一般都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发生的。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联想能自由驰骋,情绪就随意起伏,感知暗暗积聚。所以,善于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为教学服务.尽量防止那些足以使学生离开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人的认知活动受到情绪的支配,认知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情绪、情感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状态。以往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从认知维度来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教学实践中“重知轻情”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随着人本义心理学的兴起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教学不光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而且关系到教学态度、教学情感等因素。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一个问题百思而不解其意,只好把它搁起来,可是事过不久,便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无意识心理活动参与的结果。在教学中如能采用暗示法,将这种心理活动调动起来,其教学效果就会更佳。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小范围,使之长期处于单一的思维程序之中。为了改变和摆脱这种单一的思维程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12.
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贵州省安顺地区教科所(561000)魏林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处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暗示”这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就是发掘人们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并使之与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心境就是心理环境。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它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某种情绪色彩,或兴奋、或愉悦、或忧郁、或焦虑……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使学生处于积极、愉悦的歌唱心境,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让"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刘凯 《黑河教育》2014,(10):61-61
正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育创新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且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政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创设情景,引导自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景教学能把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启迪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情绪人人都会有。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如郁闷、焦虑、迷茫厌学、自暴自弃、乃至轻生厌世等种种灰色情绪,并在乎时各种写作练习中加以宣泄,如果教师能慎重对待学生的这些灰色情绪。思考它们产生的原因,探讨消除学生灰色情绪的对策,这必将为我们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各个成长时期的思想心理提供重要的育人契机和依据,也有利于及时把学生各种非健康的灰色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17.
历史情景教学法是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造最佳场合与最佳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把历史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特殊的历史氛围,并将学生宜于其中来感知历史。这种教学方法,既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又适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一、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洛斯·罗查认为,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学生全部心理活动都参与整个教学时,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非智力因素中,情绪与情感对人的认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一切教学实践中,都存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总是客观存在。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认识这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把它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无意识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两类。其中无意识心理是“未被意识到的心理”,就是人们注意力集中中心的外围心理活动。这是一种非理智的、不在进行集中思维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的情境对受教育者来说是一种客观现实,它制约着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而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把教学方法与研究学生心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活动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无意识虽然是意识中心外围的、非理性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动,但它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不过是未加注意的、不知不觉的意识阈限以下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不处于人脑意识的中心,但它却是人们统一认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如无意识感知、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表象等。无意识心理活动对于人的行为也有明显的支配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进行无意识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因此对无意识教育的本质、特点、方式以及与有意识教育的关系,试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