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刘江翔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3):38-42,77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有赖于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与社会稳定双向互动。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他们对于政治系统的政治认同程度关系到政治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应从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以及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多维度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是其关键。以移民为主体、民族极为多元的美国,在民族认同上采取的是以族群为核心的文化策略,而对国家认同则采取了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政治化策略,并通过民族建设、国家建设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等举措予以大力强化,从而实现了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政治一体。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表现为人们对于一种政治统治和政治秩序的心理上的认同与支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与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基础,而政治认同的支撑是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对于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政治认同教育结构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王恒富、朱登庆老师对如何构建有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问题给予阐释,认为:思想政治课堂须从道路、理论、制度与价值观四个层面出发,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强化学生政治参与、加强学生政治认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理例结合、分析透彻、层次分明,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系要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和维持稳定的政治秩序,都要首先使其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的认可,以发挥意识形态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整合政治力量、凝聚支持性要素的功能。意识形态是政治体系获取政治认同的主导性要素之一,是影响、促成政治认同的观念基础和精神保障。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领域表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政治认同的状况不容乐观,认同的消解尚未有效遏制。政治认同的现状提出了意识形态转型的强烈要求,社会发展的现状规约着意识形态教育的取向。积极建设并完善适应政治认同需要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礼治传统中,衣冠往往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儒家“生活政治”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日常生活的衣冠可以作为维护秩序与等级的工吴,承载和传递政治价值与政治信息,成为表达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的工具.传统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具有政治身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必须要接受衣冠礼议的规训从而成为符合礼仪传统的知礼之士,衣冠制度也因此成为政治事务.传统衣冠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心灵自由、妨碍了人们对于身份平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儒、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政治秩序问题思考最深入的两大流派。两派的共同点在于:高度认同政治秩序的价值,追求政治的有序;追求一种严格的等级秩序;强调统治者特别是君主在政治秩序产生、建立、维系中的重要作用等。两派的主要差异有:法家强调政治秩序的实力基础和利益性,儒家强调政治秩序的道德性、情感性;法家强调用强力手段建立和维系秩序,儒家则强调以道德为主要方式和手段来建立和维系秩序;儒家强调政治秩序中的和谐性,法家则强调政治秩序的统一性;儒家强调在矛盾和对立中寻找平衡,法家则强调强力压制、消除矛盾等等。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思维方式、基本立场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渠道,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思想的培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应改变传统的以传递—接受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研究性教学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系要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和维持稳定的政治秩序,都要首先使其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的认可,以发挥意识形态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整合政治力量、凝聚支持性要素的功能.意识形态是政治体系获取政治认同的主导性要素之一,是影响、促成政治认同的观念基础和精神保障.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领域表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政治认同的状况不容乐观,认同的消解尚未有效遏制.政治认同的现状提出了意识形态转型的强烈要求,社会发展的现状规约着意识形态教育的取向.积极建设并完善适应政治认同需要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公民的政治心理也正在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积极的、健康的、占主流的政治心理正逐渐形成并开始发展,然而,在这个改革过程中,一些消极的政治心理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并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程度。为了赢得公民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就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对思想政治课课堂设问的重要性、目前在课堂设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设问的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设问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从正式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政策到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最初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到定位于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再到定位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却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文章分阶段详细地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变化的过程及背景.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认同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界定,并对政治认同的历史演变进程进行了探寻与梳理。  相似文献   

14.
高校法治基础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教育教学成果显著,为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提高公民法治素养作出卓越贡献。但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基础教育,在实践教学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对思政教育与法治基础教育的关系定位不清、在理念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摇摆不定、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课时的有限性冲突加剧。为破除这些问题的禁锢,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强化思政教育中道德观与法治观的内在联系,确立理念教育为主知识教育为辅的原则,并坚持线下必修课与线上选修课相结合,使法治基础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对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韶关学院等13所高校的8550名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的调查,广东省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比较乐观,广东省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一些基本特点,结合大学生实际状况应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依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雏形再到形成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是把党的基本路线中“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具体化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研究和把握这个纲领 ,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编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编辑应不断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并不断加以提高。这主要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选题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由于基本矛盾决定了根本任务,因此,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出发,可以反推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与受教育者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描写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以形象观念为基础 ,以具体意象为基本单位 ,最终构成意象体系。描写运用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必须遵循同一律、融合律、典型律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党外人士的民主权利和我国政治秩序的稳定。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从根本法的层面,有力地保障着统一战线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